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挖掘梅山文化的深厚內涵

挖掘梅山文化的深厚內涵

日期:2016/12/14 17:40:56      編輯:古建園林

    大熊山桐子沖瀑布


    梅山武術表演 

    談到湖南的梅山文化,不得不提梅山文化研究專家、民俗專家李新吾。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湘中人,他和梅山文化有著不解情緣。

    李新吾瘦瘦的身材,說起話來簡潔、明了。去年,湖南省新化縣委、縣政府特邀他擔任文化顧問,為大梅山文化旅游開發出謀劃策,他干脆將其研究團隊帶到了新化,點對點地進行服務。“一心兩翼·全景梅山”,即是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向新化縣有關部門提交了創意策劃書。

    近日,李新吾欣然接受專訪,暢談打造湘中文化旅游品牌的前景與夢想。

    梅山文化呈放異彩

    李新吾對梅山文化的研究可以說達到癡迷程度。10多年裡,他與合作者不計報酬,踏遍湘中峰尖澗底,尋訪大江南北的祖靈遺址,拜谒海內外的院校學府,求教中外專家學者,追蹤線索,研察文物,考證資料,對比特征,為梅山文化的研究和梅山民俗文化遺產的搶救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為梅山文化資料庫的建立、梅山文化研究專著的出版傾注了大量心血。2012年9月與人合作,出版了400萬字的學術專著《梅山蚩尤——南楚根脈湖湘精魂》。

    他說,所謂“梅山”,是歷史的地域名稱。據《宋史·梅山蠻傳》記載:“上下梅山峒蠻,其地千裡,東接潭(潭州,今湖南長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陽),其西則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則鼎(鼎州,今湖南常德)。”即今天的洞庭湖以南、南嶺山脈以北、湘沅二水之間呈西南——東北走向的資水流域——雪峰山區,土地面積近5萬平方公裡。

    梅山文化雖發源、形成於古梅山地區,但作為一個文化體系,它的流傳地卻遠遠超越了其地理境域。李新吾說:“梅山文化,是富於獨特的地域性與社會性的民俗文化。其社會性所涵蓋的政治、經濟、文化三大領域,既互為因果又各具表現形態。”如果從梅山苗、瑤先民的遷徙和當今苗、瑤民族的分布來看,梅山文化已成為橫跨幾大洲東西方國家的世界性文化。湖南省民委民族研究所所長奉大春在其《瑤族的遷徙和分布》一文中記載:“瑤族是個國際性的民族,分布在中國、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總人口300萬。”民族的遷徙帶去了本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是非常強大和廣泛的。

    蚩尤故裡苗瑤祖山

    李新吾闡述了他們策劃的核心內容:梅山文化——蚩尤故裡、苗瑤祖山。

    他說,圍繞上述主題,其空間布局應該為“一心兩翼”。“一心”為“中心城區”,即新化縣上梅古城景區;“兩翼”為以大熊山景區為核心的“蚩尤文化感悟區”(東翼)和以紫鵲界景區為核心的“農耕文化凝視區”(西翼)。

    他認為:對應到“全景梅山”的時空格局中,“中心城區——清民時期城邑文化”對應政治領域,即縣城為全縣的政治中心,其形態為直接為政治中心服務的碼頭商業文化;“西翼紫鵲界區——元明時期村寨文化”對應經濟領域,即峒區社會的經濟基礎,其形態為村寨稻作文化;“東翼大熊山區——史前至元代以前氏族部落(溪峒)文化”對應文化領域,即建立於稻作文明基礎上的巫傩民俗,其形態為溪峒巫傩文化。這三種形態的文化活體互為因果,分段遞進式體現的古今歷史脈絡與文化發展邏輯,正是構成“梅山蚩尤文化”的主要元素,也即當代湖湘文化的基因性元素與溫床。

    硬件建設方面,新化縣已經做了許多前期工作。

    李新吾介紹:“大熊山景區各景點、聚落,應集中體現古代氏族社會部落人性化的聚居特色,建築物主要承載木柱板牆杉皮瓦的南方干欄式古建風格,並以前梅山峒時期的‘九溪十八(實為二十五)峒’名稱命名,裝飾相應部落圖騰標志及造型元素。”

    據悉,“蚩尤屋場”園區內,因已做規劃、設計並基本完成第一期工程,需要改造和變更以滿足功能要求的單體建築共有8個子項,即已完成基建主體工程的“園門”和“蚩尤大殿(含附屬設施)”、12根“圖騰柱”3個改造子項,“九五傩壇”“五郎寨”“桃源峒”“碑亭”和“旗桿(高桿燈)”5個變更(新建)子項。

    天賜良機時不我待

    新化地處湖南省的幾何中心位置,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區域,同時又屬於武陵山連片特困區域范圍。落後的經濟狀況與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鮮明的對照,嚴重影響了民俗文化的保護工作,很多遺址瀕臨消失,諸多民族特色技藝面臨失傳。

    李新吾說,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武陵山片區扶貧政策的出台推動了大梅山地區的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古老神秘的文化底蘊,2013年新化以排名第一的身份成功列入湖南省文化旅游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省財政將在3年內,每年對新化縣文化旅游業的資金支持不低於1億元,3年累計支持不低於3億元。

    新化縣委、縣政府專題研究文化旅游特色縣的創建工作,把旅游產業發展提上戰略高度,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推進“旅游立縣”,帶動“全民興旅”,打造“全景梅山”,增強旅游業的帶動力和融合度,實現“以旅帶工、以旅興農、以旅活商、以旅旺城、融合發展”,以產業發展提升文化旅游正能量,全力打造梅山文化品牌。今年要完成全縣旅游總體規劃、大熊山景區規劃修編、紫鵲界旅游總體規劃和桃花源景區、上梅古城景區建設性規劃,形成“一心兩翼、多點發力”的文化旅游景區格局。

    新化的交通環境也大有改觀,高鐵的開通,新高速公路的建成,為旅游觀光創造了便利條件。景點間連接線最遠車程不超過一小時,與婁底、長沙、常德等地也只兩三個小時的車程。

    李新吾說:“旅游開發提供了再現梅山文化元素的平台,是好事,但如何讓梅山文化的傳承不變味,不走樣,也是需要很好思考的大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