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鶴壁淇縣古村纣王殿
日期:2016/12/14 17:52:50   編輯:古建園林 距離淇縣縣城30多公裡的纣王殿村,坐落在淇縣、衛輝和林州三地交界處。擁有200多戶人口的小山村被群山環抱,這裡不僅雄踞著“一腳踏三縣”的淇縣最高峰三縣垴,更因有三千多年歷史的纣王殿遺址,讓這個處於大山深處的村落逐漸被世人所知。
8月15日上午,在黃洞鄉東掌村村口,一塊巨大的景觀石上刻著“纣王殿”三字,提醒過往路人,這是唯一通往纣王殿村的鄉村公路。
記者一行人乘車沿東纣線出發,隨行人員說,每天有兩趟客運班線往來於纣王殿村和淇縣縣城。
當記者沿途看到公路一側平整的山石上刻著“纣王殿遺址”幾個鮮紅大字時,已到達此行目的地。仰望,藍天、白雲勾勒出純淨的底色;環視,翠山、青石渲染出清新的色彩;俯視,小橋、流水點綴出一絲絲俏皮。
遠近聞名的根雕藝人
臨近中午,記者看到三三兩兩的村民從地裡勞作歸來,村裡的根雕藝人牛國喜便在其中。皮膚黝黑的牛國喜看不出來已有61歲,精神矍铄的他,胳膊上挎了一籃剛從山上摘下的山花椒。
牛國喜可是方圓幾裡的名人,《人民日報》、《河南日報》、《鶴壁日報》等省內外媒體曾對其高超的根雕技藝作過報道。他的根雕作品遠銷至北京、新鄉、鄭州、焦作等地。牛國喜家的西屋是其作品陳列室,記者推開門便看到對面牆上用根雕組成的“中國河南根藝”六字,地面上、架子上也擺滿了多種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根雕,其中由核桃木和黃連木組成兩米高的“雄鷹展翅”根雕作品尤為引人注目。“山上樹種多,材料都是從山上找的。創作時盡量少動甚至不動根的原形,保持原皮,減少雕琢,讓作品與大自然更貼合。”牛國喜邊說邊拿出鋸、锛、錘、锉、鑿等木工工具給記者展示。
每年的5月到7月是刨樹根的好季節,這時期的樹根不崩裂、不生蟲。每每發現一塊好材料,他能興奮好幾天。“上一次上山采樹根,在一塊大石頭下發現一根長6米、寬5米的巨型柿樹根。我硬是用了倆月連刨帶挖弄出來了,但根太大了,找來30個壯勞力才拖回村。”牛國喜說,因樹根太大,無法運到家院內,放到村裡又要天天看守,最後只得低價賣掉。
賣根雕如今成為老牛家的致富途徑,每年其根雕作品的收入就有近萬元。
古樸的“明清古民居”
纣王殿村依山傍水,隨處可見兩層樓的青瓦石屋,不少村民們至今還生活在這成片成群的明清時期古民宅中。在這裡很難找到一塊平地,所以很多民宅的地基靠一塊塊青石壘砌築起,戶與戶之間的路也是青石板路,樹木只能從石縫中長出。
纣王殿村會計黨四清領記者來到村中一處兩進兩出的院落,三面而建兩層6米高的石屋,院內一棵參天古樹將太陽隔離在四四方方的院落之外,推門而出便是大山。這裡仍住著三戶人家,今年79歲的逯梅在最深的院裡住。早年她嫁到這戶人家時,公婆已在此居住幾十年。記者用手丈量,石屋的外牆體至少有50厘米厚,而室內牆體多是土坯牆。因為窗戶小,室內顯得有些昏暗,但很涼爽。
黨四清說,纣王殿村的祖祖輩輩都是能吃苦的人,單從蓋房說起,從外面運磚成本太高,所以因地制宜,劈山運石,即便現在蓋房子,仍大量使用石料。
清冽醇香的自釀米酒
到纣王殿村,不嘗嘗農家自釀的米酒,會遺憾萬分。在村支書劉福群家中,他將一茶缸自釀的米酒斟到酒杯中,讓每位客人品嘗。記者端起酒杯,清冽的米酒聞起來有些醇香,入口後有些辛辣,幾口下肚,不勝酒力的記者有些微醺。劉福群告訴記者,村裡幾乎家家會釀米酒,原料是自家產的小米,加上無污染的山泉水,釀出的米酒好喝。
淳樸山民盼致富
在黨四清的帶領下,記者從去年由村民鋪設的台階路,用時50分鐘登上纣王殿遺址,站在山巅俯視,四周山壁如削,讓人眩暈。黨四清向記者一一指出纣王屯兵駐扎的銅爐溝、鐵爐溝、馬軍峪、布軍峪的位置,又指著遺址對面的半山腰說,那裡有個皇姑庵,如今每年吸引衛輝、林州和淇縣的百姓前來祭祀。“年輕人都出門打工了,村裡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我還不願意出去住呢,在山裡頭養老怪好嘞!”黨四清樂呵呵地說,他覺得3月份的纣王殿最美,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將大山染成了粉色。
靠山吃山的纣王殿村百姓也急切盼望脫貧致富,他們把通往纣王殿遺址的山路修成了石台階路,農家飯店和旅館也相繼建起,希望更多山外人能到纣王殿走走看看,嘗嘗山果,住上一晚。
推薦閱讀:
溫州順溪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廣東羅浮山下600年古村落
貴州青巖古鎮
桐鄉不能少的傳統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