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拙政園內“落日亭”媲美印加“太陽門”

拙政園內“落日亭”媲美印加“太陽門”

日期:2016/12/14 13:32:40      編輯:古建園林

    距今500年前的16世紀,西方探險家在南美洲印加蒂亞瓦納科文化遺跡集聚的安第斯山脈蒂亞瓦納科高地發現了南美大陸最負盛名的遠古文明奇跡——太陽門。據傳,這座在公元1000年前由整塊重達百余噸巨石雕镌而成的太陽門,每年秋分日黎明的第一縷陽光總是准確無誤的從門中射入大地。

推薦閱讀:

山塘將再現《紅樓夢》意境

鎮遠古鎮:那山那水那人

家具裝修風水配色方案

“南澳I號”出水文物逾萬件 水下考古正式收官

 

    無獨有偶,500年後,在東方文明古國中國的園林之城蘇州拙政園內,雨後的待霜亭驚現可媲美印加“太陽門”的“落日亭”奇特景觀。

    2010年夏至後的第7日午後,筆者觀上海世博園後轉道蘇州拙政園,傍晚時分游至園內堆山築木、楓楊與竹木簇擁,小巧玲珑、傍水而成的古老的待霜亭,筆者有幸見到:雨後,落日西斜中,園中湖面似一面明鏡,將金色的落日透過山林折射入亭內,古老的待霜亭頂凸顯金碧輝煌景象,猶如“待霜鎏金”一般;落日緩緩西沉,幾許,待霜亭與亭外景物漸成剪影,亭頂“鎏金”景象隨之漸暗;倏然間,落日在沉入地平線前,用最後的光芒為古老的拙政園待霜亭點亮初上的華燈,拙政園內待霜亭頓現一幅“落日點燈”奇觀。

    史料記載,待霜亭為拙政園建園時所建,距今已有500余年。後人題解“待霜”,取意中唐詩人韋應物“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的詩句,意為橘紅霜重時節觀賞園內深秋美景佳地。據考,拙政園早期設計師文征明所著《王氏拙政園記》及其他相關史料中尚未見有過待霜亭關於落日景觀的創意,也無待霜亭出現過奇特落日景觀的記載。然而,筆者目擊到的待霜亭的落日景觀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古代東方園林造園藝術的極高境界。

    同為人類古老文明遺產的“太陽門”地處安第斯高原印家文化腹地,以雄偉之勢,借鬼斧神工之力迎接太陽第一縷陽光;而地處長江沖擊平原上的蘇州拙政園內的待霜亭(“落日亭”)則融造園藝術於天人合一之中,展巧奪天工之妙留住太陽最後的光輝。

    曾有人認為緣自印加蒂亞瓦納科文化遺存的雄偉的“太陽門”是西方遠古天外來客神來之筆,千年之前即成功化解了運輸、建造、歷法等諸多建築難題。那麼與“太陽門”朝夕相生的“落日亭”或許是東方造園大師古亭修建之時刻意藏景於園內,待諸多人文、天象要素齊聚之時,“宛自天開”展現園中。

    從黎明射入大地的第一縷陽光的“太陽門”到黑暗到來前留給大地最後光芒的“太陽亭”,印加文明與中華文明在我們這顆藍色的星球遙相呼應,冥冥相連,既為人類文明留下不朽瑰寶,又把無窮創意、建築奇想以至天象、歷法精妙運算等等千古之謎留待後人猜想。

推薦閱讀:

山塘將再現《紅樓夢》意境

鎮遠古鎮:那山那水那人

家具裝修風水配色方案

“南澳I號”出水文物逾萬件 水下考古正式收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