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征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征

日期:2016/12/15 1:23:56      編輯:古建築結構

1.建築外形上的特征 :具有屋頂,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築結構的特征:木構架結構(木構架:屋頂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橫梁組成構架,四根柱子組成一間,一棟房子有幾個間組成。
    3.建築群體布局的特征:組合原則:以院子為中心,四面布置建築物,每個建築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並在這一面設門窗。規模較大的建築由若干個院子組成。有顯著的中軸線,線上布置主要的建築物,兩側的次要建築多作對稱的布置。
    4.建築裝飾及色彩的特征:
    裝飾細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結構構建經藝術加工發揮裝飾作用。
    色彩:古代建築中最顯著特征之一。宮殿廟宇中黃色琉璃瓦頂,朱紅色屋身,檐下陰影裡用藍綠色略加點金,在襯以白色石台基,輪廓鮮明富麗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磚牆瓦頂,或用粉牆瓦檐,木柱,梁枋門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畫:建築裝飾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內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頭上。構圖密切結合構件本身的形式,色彩豐富。明清時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藻井:中國傳統建築中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名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預防火災之義。一般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方。是平頂的凹進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上有雕刻或彩繪,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屋 頂

  中國古典建築的外觀特征極為明顯,都由屋頂、屋身、台基三部分組成,史稱“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頂最為典型。中國古代建築,在形態上的顯著特征是大屋頂。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被稱為中國建築之冠冕,最顯著的特征是屋頂的流暢的曲線和飛檐,最初的功能是為了快速排洩屋頂的積水,後來逐步發展成等級的象征。從漢代初得雛形至明清規格化,屋頂形式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歷程,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中國古代建築造型優美,尤其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盝頂、卷棚頂等形式。屋頂使建築物顯得穩重協調,而且還增添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宮殿、房捨的頂部,是整座建築物暴露最多、最為醒目的地方,也是等級觀念最強之處。清朝把《工程做法則例》中規定的27種房屋規格,納入《大清會典》,作為法律等級制度固定下來。屋頂按照式樣等級次序由高到低為:庑殿式,歇山式,攢尖式,懸山式,硬山式,盝頂,卷棚頂。另外還有重檐和單檐之分,重檐頂等級高於單檐頂。總的說來,屋頂的等級由高到低排序為:重檐庑殿頂,重檐歇山頂,重檐攢尖頂,單檐庑殿頂,單檐歇山頂,單檐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四角攢尖頂,盝頂,卷棚頂。
    1.重檐庑殿頂
    這種頂式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庑殿頂又叫四阿頂,屋檐向上微翹,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這種殿頂構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寬大於進深,前後兩坡相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分別交於正脊的一端。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後正脊加長。重檐庑殿頂,是在庑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如故宮中的太和殿、長陵譡恩殿即此種殿頂。
    2.重檐歇山頂
    歇山頂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還有四條戗脊(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牆面上的脊)。屋面是懸山頂與庑殿頂的組合,上三分之二為懸山頂,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頂。正脊的前後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庑殿頂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築物造型富麗堂皇。在等級上僅次於重檐庑殿頂。如天安門、太和門、保和殿、乾清宮等均為此種形式。
    3.單檐庑殿頂
    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頂的上半部,是標准的五脊殿,四阿頂。如故宮中配庑的主殿,如體仁閣,弘義閣等。
    4.單檐歇山頂
    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頂的上半部,屋面兩坡五脊,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又稱挑山頂。配殿的大部分是這種頂式,如故宮中的東、西六宮的殿宇等。
    5.懸山頂
    懸山頂是兩坡出水(兩坡伸出山牆之外)的殿頂,五脊二坡,又稱挑山頂。兩側的山牆凹進殿頂,使頂上的檩端伸出牆外,釘以搏風板,保護檀頭不受風雨的侵蝕。此種殿頂用處不少,如故宮中神櫥、神庫中的房屋等。
    6.硬山頂
    硬山頂亦是五脊二坡的殿頂,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牆稱風火山牆,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災發生時,火勢順房蔓延。與懸山頂不同之處在於,兩側山牆從下到上把檩頭全部封住,宮牆中兩庑殿房以此頂為多。
    7.攢尖頂
    攢尖頂有多種形式,且易辨認。無論什麼形式,頂部都有一個集中點,即寶頂。攢尖頂有四角、六角和圓形之分。角式攢尖頂有與其角數相同的垂脊,圓攢尖頂則由竹節瓦逐漸收小,故無垂脊。這種形狀既易雨水的排洩,又有輕盈欲飛的美感。故宮中和殿、天壇祈年殿屬攢尖頂。
    8.盝頂
    盝頂亦分多角,但垂脊上端有橫脊,橫脊的數目與角數相同。各條橫脊首尾相連,故亦稱圈脊,如故宮御花園及太廟中的井亭即是六角盝頂。
    9.卷棚頂
    卷棚頂的最明顯的標志是沒有外露的主脊,兩坡出水的瓦隴一脈相通,屋面前坡於脊部呈弧形滾向後坡。左右兩山牆可有懸山和硬山的不同。此種建築,園林中居多,頗具一種曲線所獨有的陰柔之美。故宮宮殿建築群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在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建築精品,除去上述單一造型的屋頂外。還有由這些單體屋頂組合而成的復雜形體:北京故宮、頤和園和被燒毀的圓明園都是以屋頂形式的主次分明、變化多樣,來加強感染力的,尤其令人驚歎不已的是故宮角樓屋頂的組合造型。
  吻 獸
  殿宇屋頂的吻獸,是一種裝飾性建築構件,在封建社會中,構件的造型與安裝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會要》中記載,漢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魚虬尾似鸱”一類的東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晉代之後的記載中,出現“鸱尾”一詞。中唐之後,“尾”字變成“吻”字,故又稱為鸱吻,官式建築殿宇屋頂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狀和名稱的吻獸,以其形狀之大小和數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級之高低。     1.大吻(正脊吻)
  大吻,即殿宇頂上正脊兩端的吻獸,一般是龍頭形,張大口銜住脊端,故又稱吞脊獸。
  屋頂正脊,兩個坡頂相交而產生正脊,相交處必然不會十分嚴密,為了使屋頂兩個面的瓦件相交妥貼,不致漏水,在脊的位置上就需要加磚瓦封口,結果是高出屋面,有礙觀瞻。於是古人想到在這些高出的脊上做出各種裝飾,如動物、植物,以及後來形成的鸱吻,美觀又實用。這個鸱吻也是很有講究的,明清時它榮升為龍之九子之一,性格“好望好吞”。好張望使他往屋頂上爬,好吞噬使他張口咬著屋脊,工匠一劍就把他牢牢釘在屋頂,一旦打雷著火,可噴水。
  目前我國最大的吞脊獸,在故宮太和殿的殿頂上。太和殿的大吻,由13塊琉璃件構成,總高34米,重43噸,是我國明清時代宮殿正脊吻的典型作品。
  2.垂脊吻
  殿宇頂上除正脊外,還有垂脊。垂脊上的吻獸名稱較多,除叫垂脊吻外,還叫屋脊走獸,檐角走獸,仙人走獸等。檐角最前面的一個叫“騎鳳仙人”,也叫“仙人騎雞”。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騎雞”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個大長釘來固定的。傳說齊國國君在一次作戰中失敗,來到一條大河岸邊,走頭無路,後邊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鳥飛到眼前,他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築脊端,也表示騎鳳飛行,逢凶化吉。
  從“仙人騎雞”向後上方排列著若干小獸,均稱垂脊獸,隨著殿宇等級的不同而數目不一。最高等級的殿宇,如太和殿,垂脊獸的數目最多,有11個。房屋品級的不同決定了垂脊獸的數量,殿宇降級,垂脊獸的數目也隨之減少。如乾清宮9個,坤寧宮7個,東西六宮的殿頂上大部是5個。每個垂脊獸都有自己的名稱和含意。


  園林建築對規格的要求就不象皇宮那麼嚴格,頤和園裡最高級的屋頂是排雲殿,既是琉璃屋頂,又是全園垂脊獸數量最多的大殿,但也只有七個垂脊獸,分別是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狻猊;四大部洲部分建築是庑殿式屋頂,但只有五個垂脊獸,分別為龍、鳳、獅子、海馬、天馬;德和園大戲樓屋脊上雖有七只小獸,但卻無仙人引路。頤和園內布瓦屋頂上垂脊獸的順序與琉璃瓦屋頂有所不同,第一個是獅子,又叫抱頭獅,以下為龍、鳳、海馬、天馬等;還有些建築垂脊獸順序排列混亂,可見清晚期重修頤和園時皇宮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有所欠缺,規矩也不象前朝那麼森嚴,亦或內務府有偷工減料之嫌。

  垂脊獸從前面向後上方依次排列的順序是:

   ①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動物,有鱗有須有爪,能興雲作雨,在封建社會被看作是皇帝的象征。


   ②鳳: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鳳。是封建時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後的代稱。


   ③獅:古代人們認為它是獸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


   ④天馬:意為神馬。漢朝時,對來自西域良馬的統稱。


   ⑤海馬:亦叫落龍子,海龍科動物,可入中藥。天馬和海馬象征著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


   ⑥狻猊:古代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


   ⑦押魚:海中異獸,亦可興雲作雨。

 


   ⑧獬豸:傳說中能辨別是非曲直的一種獨角猛獸。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⑨斗牛:亦叫蚪牛,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即虬、螭之類。虬有獨角,螭無角。

 


   ⑩行什: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壓尾獸。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

 


  垂脊獸的遞減從後面的“行什”開始。

 


   把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處,象征著消災滅禍,逢凶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築裝飾上這些走獸,使古建築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

 


彩 畫

 


  彩畫是我國古典建築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建築裝飾藝術。

 


  1.檩枋部位名稱

 


  枋心:檩枋中心,可隨檩枋本身的長短而增減,但其長度以不影響諧調感為宜。

 


  找頭:是指檩端至枋心的中間部位,由找頭本身、皮條線、盒子、箍頭等部分組成。如檩枋較長,找頭部分可延長,皮條線沿邊用雙線,加箍頭、盒子等。

 


  箍頭:是檩枋盡端處的彩畫線。

 


  盒子:是找頭部分的一段小空間。

 


  皮條線:是五大線之一,亦是組成找頭的一個部分。

 


  2.種類和等級

 


  ①和玺彩畫

 


   和玺彩畫是彩畫等級中的最高級,用於宮殿、壇廟等大建築物的主殿。主要線條全部瀝粉貼金。金線一側襯白粉或加暈。用青、綠、紅三種底色襯托金色,看起來非常華貴。

 


  和玺彩畫分為數級,重點有:

 


   金龍和玺:整組圖案用各種姿態的龍為主要內容。枋心是二龍戲珠,找頭中青地畫升龍(龍頭向上),綠地畫降龍(龍頭向下)。盒子中畫坐龍。如果找頭較長,可畫雙龍。除龍之外,再襯以雲氣、火焰等圖案,具有強烈的神威氣氛。

 


   龍鳳和玺:其級別低於金龍和玺,枋心、找頭、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龍鳳二種圖案組成。一般是青地畫龍,綠地畫鳳。圖案中亦有雙龍或雙鳳。龍鳳和玺中有“龍鳳呈祥”、“雙鳳昭富”等名稱。

 


   龍草和玺:其級別低於龍鳳和玺,主要由龍和大草構圖組成。綠地畫龍,紅地畫草。

 


  ②旋子彩畫

 


  在等級上次於和玺彩畫,在構圖上有明顯區別,但也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做得很華貴或很素雅。這種彩畫用途廣,一般官衙、廟宇、牌樓和園林中都采用。

 


   旋花:是構成旋子彩畫的主要圖案,在找頭內用旋渦狀的幾何圖形構成一組圓形的花紋圖案。

 


   旋眼:旋花的中心。

 


   旋瓣:旋子花圈由三層組成,最外一層為一路瓣,依次是二路和三路瓣,一般找頭內,由一個整圓的旋子圖案和二個半圓旋子組成一個單元圖案,俗稱:“一整兩破”。

 


   頭部位經常出現的圖案:找頭部位大於“一整兩破”的面積時采用“一整兩破加金道冠”和“一整兩破加兩道”等形式。找頭部位小於“一整兩破”單元圖案時,采用“喜相逢”即整旋花與半旋花,公用一路瓣。“勾絲咬”,即只用一路瓣組成圖案。“四分之一旋子”,即只用兩個半旋花的一半。

 


旋子彩畫中的等級:

 


  金琢墨石碾玉:這種是旋子彩畫中的最高級,各大線及各路瓣都瀝粉貼金,相當華貴。

 


  煙琢墨石碾玉:是次一級旋子彩畫,圖案中“五大線”貼金,各路瓣用墨線。旋子彩畫中的等級,基本上以用金量的多少為依據。其等級依次為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伍墨,雄黃玉等。

 


  ③蘇式彩畫

 


  蘇式彩畫是另一種風格的彩畫,多用於園林和住宅。最近修飾復古的琉璃廠街道的鋪面,多用這種彩畫。蘇式彩畫除了有生動活潑的圖案外,“包袱”內還有人物、故事、山水等。頤和園中的長廊,可以說是蘇式彩畫的展覽畫廊。典型的蘇式彩畫是將檩枋聯在一起,畫成半圓形的“包袱”,內層“煙雲”,外層“托子”。

 


  蘇式彩畫中的等級:

 


  金琢墨蘇畫:這是蘇式彩畫中最華麗的一種,用金量大,包袱內的畫面很精致。

 


  金線蘇畫:這是一種常用的蘇式彩畫,主要線條用貼金法。其他還有海漫蘇畫等。這些蘇畫內均無大型包袱,花型、圖案等也較簡單。

 


  ④其他

 


  古典建築的形式多種多樣,部位很多,凡外露部位的木結構,大都有彩畫裝飾。於是形成了不同形式和風格的彩畫,如斗拱、天花、角梁、金瓶、椽頭等。

 


花 窗

 


  門窗在中國建築裝飾文化史上也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在古人眼裡,門窗有如天人之際的一道帷幕。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的花窗花板,集富貴之相,儒雅之風於一身,既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雕工精美,給人以很高的視覺享受,還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高度的裝飾實用性。

 


  從中國建築史的角度看,建築藝術發展的核心就是木構件的比例、曲率、組合方式等藝術的演變。結構藝術的成熟,使中國古代工匠最具空間表現力地完成了門窗的結構和組合方式。中國古代門窗的文化內涵是由門窗紋飾與圖案表現的,門窗的裝飾也體現了房屋主人(官員、商人與文人)迥異的審美情趣、身份地位和財富象征。古代門窗一般用上好的楠木、柏木雕成,歷經上百年一點都不變形,經過長年使用反而浸潤得更加油亮。

 


  在雕刻手法上也頗為繁復,門、窗、隔斷每個部件都飾以不同的圖案,最為典型的是吉語類的福(蝙蝠)、祿(梅花鹿)、壽(麒麟)、喜(喜鵲),牡丹、蘭花等正宗傳統的漢族雕刻圖案。有的人家在花窗上還貼有薄薄一層金箔以顯示富貴,這些金箔歷經百年現在仍清晰可見。讀書人家的門板等處雕有詩詞書畫,信佛的人家門板上刻有雲鑼傘蓋、彌勒佛等佛教圖案,從門板上就可以大致判斷出這家人的出身、喜好。

 


  花窗花板按照木質可以分為楠木、樟木、柏木、黃楊、龍眼木、紅木等,根據木質有不同的雕刻手法和表現形式,比如圓雕、浮雕、線雕、透雕等。古代門窗木雕大致有三派:第一是東洋木雕,雕刻得比較淺,比較細致;第二是安徽徽派,雕刻由深到淺;再有一種就是福建永春,一般以人物、情節見長,讓人看了很舒服。花板大都來自門、窗、桌、床、椅、屏等。

 


  門窗紋飾及圖案有以下分類:

 


   1.幾何圖案

 


   凡用各種直線,曲線以及圓形、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等等,構成規則或者不規則的幾何紋樣做裝飾的圖案,統稱幾何圖案。門窗上的幾何圖案是最主要的裝飾手段,它包括各種變體以及多種組合形式。幾何圖案中最單純的有四方、六方、三角等形式,亦有星光、風車等文學含義的形式,還有拐彎處圓潤處理的俗稱一根籐、扯不斷的寓意,吉祥的形式,再加上多種幾何形式的組合,比如外方內圓,大面積的冰裂紋等。

 


   幾何圖案作為裝飾主體的長處是,規律性強,因而富於節奏韻律。大面積整齊劃一的裝飾,視覺沖擊強烈。尤其窗扇、隔扇單片數量多時,效果非常明顯。幾何圖案屬抽象圖案,所以文學寓意不那麼直接,比較費解。

 


  2.樹木花卉

 


   樹木花卉是古代吉祥圖案中經常用的,古人賦予植物文學生命,注重各類植物內在的品質,加以倡揚。比如“梅蘭竹菊”四君子,“松竹梅”歲寒三友等等。在這裡,植物的個性完全是社會道德規范的具體寫照。在明清門窗中,出現了大量植物圖案。

 


  3.動物圖案

 


   在繪畫中,凡禽鳥統稱翎毛,凡獸統稱走獸。這裡所指動物圖案還包括龍鳳麒麟等神獸,魚龜蛙及昆蟲等等。龍是中國人幾千年創造出的神獸,代表著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力。龍的外觀就集各類動物之長,鳄頭、鹿角、蟒身、鷹爪,魚鱗、蝦眼,龍能夠騰雲駕霧,翻江倒海、上天入地、來去無蹤。

 


   歷朝歷代,各類動物上對龍的描繪,尤其在皇家建築上使用不厭其煩。至於民間建築門窗偶見龍紋,也在表現百姓對龍的信仰。鳳凰、麒麟等瑞獸圖案出現的原因也與龍紋雷同。其他獸類,大致可分為家禽與野獸。凡家養動物,如馬牛羊等,代表著物阜民豐的年代;凡野生動物,如虎蛇猴等,寄托著美好願望。生肖文化是中國古代獨有的一種計年文化,中國人傳統的十二生肖在門窗紋飾中時有表現。至於家禽野鳥,或取其吉,或納其祥,萬變未離其宗。

 


  4.山水風景

 


  寄情山水,是中國歷代文人的一種嗜癖。生活富足,政治失意,均可在山水之間找到寄托。或遠山近水,或一水兩山,典型的明清山水畫的布局,在門窗浮雕板上均可尋到蹤跡。使用山水作為門窗裝飾的絕對少數,原因是山水畫為文人較高層次的追求,而常人則認為過雅而不悅其目,故而棄之。

 


  5.人物神仙

 


  人物指歷史上確有其人,代代相傳;神仙指宗教,神話創造的人物,婦孺皆知,但亦有無名無姓的百姓,如漁樵耕讀,只是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門窗在花板、中心盤等主要部分,常常深雕人物。這些人物題材中大致分為歷史人物,如孔子、老子、蘇東坡、李白等;文學人物,如《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等;神仙人物,如彌勒、八仙等;還有吉祥人物,如壽星、財神等,這部分人物出現頻率最高,是封建社會整體社會心態的最直接反映。

 


  6.故事戲曲

 


  無論有文字記載也好,還是百姓口授流傳也好,故事的生命力極強,尤其元代戲曲雜劇的興起,使故事情節變得易記並長久不衰。明萬歷以後帶有插圖版刻的話本小說的普及,對此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的話本小說插圖以及戲曲、酒牌、墨譜等,均出自安徽新安派、江蘇金陵派、福建建安派和浙江武林派,尤以新安版刻為最。

 


  對這些故事,亦可分為四個部分:一、歷史事件,如桃園結義、岳母刺字等;二、杜撰故事,如游園驚夢、打漁殺家等;三、民間傳說,如二十四孝、風塵三俠等;四、神怪題材,如鐘馗捉鬼、嫦娥奔月等。其中戲曲和故事是百姓最為喜愛的,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7.博古雜寶

 


  博古可以解釋為博學好古,歷史的進程中留下的財富是文化。歷朝歷代生活在富足以後,都對先人的歷史遺存感興趣。最典型的是北宋、晚明、乾隆三個時期。尤其清乾隆盛世,政府的提倡,使好古成為全國的嗜好,百姓無不以古為榮。博古圖案大同小異,只是因個人喜好不同,側重點不一樣罷了。青銅、古玉、陶瓷、象玉、犀角等,都是博古題材。另外,七珍八寶九章,八吉祥、暗八仙等等,這些都屬博古雜寶題材,在門窗裝飾題材中,雅而不俗,平易近人。

 


  8.其他題材

 


  古代門窗裝飾題材多而雜,除以上幾類,仍有許多題材歸屬不易。比如,文字裝飾,中國字是象形文字,僅文字自身就是藝術。千百年來形成的書法藝術,書體真草隸篆,各具風采。用文字作為裝飾手段,除外型特殊,內容也極重要,比如,福祿壽喜,重在吉祥;又如,朱子家訓,重在守則;還有就是變形美化的字體,如團壽等,其他題材還有八卦,太極,方勝,五蝠捧壽,吉慶有余等,不勝枚舉。

 


  實際上,古代門窗的裝飾題材很少單一出現,大部分是多種題材組合,在山水中有人物,在花草中有動物,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再有就是故事戲曲與人物神仙常常交織在一起,不可分割。

 


台 基

 


  一稱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築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築物,並使其防潮、防腐,同時可彌補中國古建築單體建築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大致有四種。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築而成,約高一尺,常用於小式建築。

 


  2.較高級台基

 


  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邊建漢白玉欄桿,用於大式建築或宮殿建築中的次要建築。

 


  3.更高級台基

 


  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須彌”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相傳位於世界中心,系宇宙間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沒其間,三界諸天也依傍它層層建立。須彌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顯示佛的崇高偉大。中國古建築采用須彌座表示建築的級別。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台上建有漢白玉欄桿,常用於宮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築。

 


  4.最高級台基

 


  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從而使建築物顯得更為宏偉高大,常用於最高級建築,如故宮三大殿和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聳立在最高級台基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