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危機管理的六大原則(2)
日期:2016/12/14 22:51:15   編輯:古建築結構3、預防第一原則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防微杜漸”、“防范大於救災”等古人的生存智慧對危機管理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蔡桓公為什麼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聽信扁鵲的話,在患病初期沒有采取措施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存在僥幸心理。僥幸心理是企業在危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誤區。很多管理者不願意花很少的錢預防,正是因為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危機不會發生。一旦擁有這樣的心態是非常可怕的,往往會花大量的錢可能是預防費用的十倍甚至百倍去治療,這是得不償失的。
4、全局利益原則
危機發生後,必然對組織的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產生威脅,也會面臨利益取捨的抉擇。危機發生後,事態不明朗、局勢不清晰,在做決策時往往瞻前顧後、游離不定。組織領導者決策時必須以全局利益為先,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前面講到的喬致庸,當知道客戶抱怨後,決定將那批胡麻油以每斤一文的價錢賣給人做燈油,只要到通順店買過胡麻油的客人,都可以到店裡全額退銀子;不但如此,還要九折賣給他們不摻假的胡麻油。用李掌櫃的話說,虧大了,但喬致庸並不在意。這樣做會有一定的損失,但這樣做卻換回了顧客的信賴。
5、勇於擔責原則
危機降臨時,組織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勇於擔起相應的責任。勇於擔責原則主要體現在三點:一是對利益相關者負責,堅持公眾利益至上,維系與保證公眾的合法權益;當危機發生後,應當維護公眾的最大利益而不是自身利益;二是對事實負責,實事求是,避免欺騙、隱瞞;三是做好補償工作,這種補償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補償,也包括心理上的安慰。很多企業會做物質上的補償,對受害者心理上的安慰做的不夠。管理者務必記住一點:心理上的安慰會顯得企業更具人性化,更讓受害者感覺到溫暖,足夠多的人性化關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受害者“獅子大開口”似的物質賠償要求。
6、積極主動原則
組織只有主動起來,才能掌握化解危機的主動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直面危機,心態要冷靜要鎮定不要慌張,運用集體的智慧甚至是外腦智慧比如說公關公司、咨詢公司的智慧來應對危機;二是迅速反應(最好在8小時內),深入危機第一線,及時查找根源,尋求危機源頭,公布事實真相,制定解決危機的步驟;三是調動內部所有員工的積極性、全員公關、明確各部門的權責,制定口徑,統一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