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危機管理的六大原則(1)
日期:2016/12/14 22:51:15   編輯:古建築結構在環境變得異常復雜不可控制的今天,危機隨時就可能爆發對企業的日常運作或者企業形象產生較大的沖擊。巨額的財富可能因企業危機管理能力的欠缺在一瞬間消失,因此保護財富的能力已經與創造財富的能力來得同等重要。那究竟如何進行危機管理?在危機管理過程中應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
1、戰略先行原則
進行危機管理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樹立危機意識,進而形成危機觀念與危機思想。沒有危機意識就不會改變的動力,也不會有強大的執行力。正是因為“每天都如履薄冰、每天都戰戰兢兢”,才有海爾的今天;正是因為“我們離破產永遠都只有十八個月”,才有了不可戰勝的微軟。危機觀念是危機意識的整合和提升,危機思想是危機觀念的豐富以及體系化,形成足以指導危機管理實踐的思想體系。當然不僅僅領導人要有危機意識、危機觀念以及危機思想,所有的員工都應具備危機意識、危機觀念以及危機思想。光有領導人具備,員工不具備,危機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要想讓員工也具備危機意識、危機觀念以及危機思想,企業必須具備一整套制度以及機制。
2、制度保障原則
在多年的危機管理咨詢以及培訓中,我發現一個問題:相當多的企業不出問題不會想到危機管理,當危機出現後,他才會想到危機管理。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因為無論企業怎麼應對,危機都已經發生,都會對企業的影響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在前面也強調過,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讓危機不發生,而要想讓危機不發生,企業必須有一整套危機預防的制度;而要想讓危機來臨時很從容應對,必須有危機應對的流程與方式;要想在危機發生後很好修復企業形象,必須有形象恢復管理的制度。
這就引出了危機管理的第二個原則:制度保障原則。危機管理的知識是需要學習的、技能是需要訓練的,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日常危機管理制度的建設。只有制度才能讓企業以不變應萬變,在危機來臨時有條不紊的應對。很多管理者也知道危機管理的重要性,但並沒有落實到制度上。以至於學了很多危機管理知識,但在危機來臨時還是非常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