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古建築的避雷針是怎樣的呢 古建築防雷的智慧

古建築的避雷針是怎樣的呢 古建築防雷的智慧

日期:2016/12/14 22:49:33      編輯:古建築結構
 那大家要問了,古代那些建築木頭的太多啦,照這個理論,那麼山西應縣的木塔豈不是應該燒過無數次了?其實不然,我們的老祖先有很多防雷的智慧——比如“避雷針”。
古建築趣話 說說古代的避雷針

現代意義上的避雷針是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整出來的,但是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避雷裝置。有本書叫《荊州記》,作者是南朝人盛弘之,他記載:“湖陽縣,春秋寥國,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為母玄石室,叫避之。悉以文石為階砌,至今猶存。”這個類似於避雷的屋子,講的是一個孝子因為媽媽怕雷,就用某種石頭建了個絕緣的屋子。

唐代《炙毂子》一書在記載了種初級簡陋版避雷針:漢朝時柏梁殿遭到火災,有人就建議,把一塊魚尾形狀的銅瓦放在頂子上,就可以防止雷電所引起的天火。後來,中國古代很多建築物都有了初級避雷裝置,就是屋脊兩頭,都有一個仰起的龍頭,龍口吐出曲折的金屬舌頭,伸向天空,舌根連接一根細的鐵絲,直通地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