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的學術價值和研究現狀
日期:2016/12/14 19:18:09   編輯:古建築結構徽州文化的學術價值和研究現狀
徽州文化已成為熱門課題。
徽州文化遺存,在物質文化形態上,有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有包括民居、祠堂、牌坊等形式的徽派建築;有書院、古橋、古塔、古戲台等文化遺存。其中黟縣的西遞、宏村兩個古村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非物質文化形態上,徽州文化的遺產更多。大量的典籍文獻和契約文書,影響深遠的新安理學,取得極高學術成就的徽州樸學,自成體系的新安醫學,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新安畫派和徽派版畫,還有徽戲、目連戲等等。
徽州文化遺產為學者們提供了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第一,它是地域文化研究的范本。中華文化是由眾多的地域文化構成的。不同的地域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正是由於各地域文化的豐富多彩,才形成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對富有特色的徽州文化的研究,可以豐富對中華文化的總體認識。
第二,對徽州文化的研究,有助於深入認識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歷史文化。徽州文化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和典型樣本。例如,明代中葉,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其表現之一就是商品經濟的活躍,而徽商正是這一領域中的代表,徽商的商業活動是中國經濟史的重要篇章。從徽州文化的研究中,我們能夠尋找出中國文化史發展演變的很多重要規律和特征。
80年代以來,徽州文化越來越引人注目。在國內,中國社會科學院早在80年代就成立了徽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有一批以徽學研究著稱的教授和學者;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院校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
安徽和浙江等地還成立了群眾性學術團體。近年來從國家和省級社會科學基金獲得資助的關於徽州文化研究的科研課題也越來越多。省政府提出了“唱響黃梅戲,做好徽文章,建設文化強省”的文化發展戰略,省委宣傳部等部門還組織編撰《徽州文化全書》20種。在海外,日本、美國、法國、韓國、瑞士等國家均有學者開展有關徽州文化研究。
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獲准成為國家教育部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近年來凝聚了國內外徽學研究的隊伍,開展了9個重大項目的研究,整理和出版了一批徽州契約文書和典籍文獻,出版了有關徽州的宗族、民間社會、法律、戲曲文化等系列學術著作近20種,創辦了大型學術期刊《徽學》,連續舉辦了6次國際和國內學術研討會,與法國、韓國、美國、日本等國外研究機構和學者開展了多方面的學術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