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私家園林基本設計原則與手法
日期:2016/12/15 2:01:47   編輯:古建築結構1)園林布局
主題多樣—全園分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區(或院落),每區各有主題,或為山水,或為奇石(石縫、石筍),或為名花,或為古木,或為修竹,形成多樣主題景觀。
隔而不塞—各景區之間雖分隔而不閉塞,彼此空間流通,似分似合,隱約互見,形成豐富的層次和幽深的境界,這是小空間理的重要法則。
欲揚先抑—在進入園中和主要景區之前,先用狹小、晦暗、簡潔的引導空間把人們的尺度感、明暗感、顏色的鮮明度壓下來,運用以小襯大、以暗襯明、以少襯多的手法達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曲折萦回—觀賞路線不作捷徑直趨,而是從曲折中求得境之深、意之遠。各院都采用沿周邊布置主線的方法,以發揮校園的最大觀賞效果。
尺度得當—建築體量化整為零,造型空透、輕盈,亭榭小巧,廳堂空靈,花木以單株欣賞為主,講求桿、枝葉、花、果都可觀賞。石峰置於庭院,盆景置於室內,都顯示了景物的環境烘托和空間尺度關系的成熟處理。
余意不盡—采用聯想手法,拓寬景域的想像或感受:或把水面延伸於亭閣之下,或由橋下引出一彎水頭,以
誘發源頭深遠、水面開闊的錯覺;或使假山的形狀堆成山趾一隅,止於界牆,猶如截取了大山的一角,隱其主峰於牆外:或將進深甚淺的屋宇作成宏構巨制的局部。至於匾額楹聯來點景,則更可收到發人遐想、浮思聯翩的效果,從而加深境域的意境,如“月到風來”、“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的亭名以及“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楹聯等。
遠借鄰借—借園外景物補園中不足,這是十分討巧的擴大空間與境域的手法,如水池不種荷花,露出水面反映白雲、彩霞、明月,這是俯借;芭蕉、殘荷聽雨聲,則是應時而借;把遠山、遠塔引入視線,是為遠借;作高視點俯瞰鄰園景色,是為鄰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