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古建世家戀上古建模型 這對夫妻不拼顏值拼模型
日期:2016/12/14 11:56:42   編輯:古代建築南朝四百八十寺開館後。
初見李偉芳,感覺她很柔。膚色白皙,五官精致,顏值並不低。雖然笑稱自己只有初中文化,但談吐並不俗。這位出生於1979年的女性,和高大俊朗的丈夫盧永敏,曾走過許多地方,探訪過許多古老的建築,並在東陽市開設了首家專門制作古建築模型的企業。
三代家傳醉心古建
李偉芳出生於城東街道李宅社區。他的爺爺李茂雲、父親李榮火都是當地有名的木匠,專門修造古建築。從小耳濡目染,李偉芳對古建築有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
初中畢業後。李偉芳先是學過一段時間的木雕,後跟著父親跑工地,學習各種古建構造。“我父親和多家建築公司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參加了很多高檔賓館的古建裝飾。像市藍天白雲會展中心大堂的藻井,就是我父親制作的。”而她關於父親最近的記憶,是七八年前蘇州金雞湖景區開發,父親為周邊幾家高檔酒店制作了各種形制的藻井,受到施工單位高度好評。
在父親言傳身教下,李偉芳掌握了多種類型的斗栱結構,熟悉了各個時期的藻井特征,逐漸成為同齡人的“另類”。當別的女孩子津津樂道於各種服裝、化妝品時,她卻捧著木頭拼積木一樣制作斗栱;當別人抱著手機打游戲、聊天時,她卻對著電腦學習古建知識、繪制各種木構架。
偶然的機會,李偉芳和從事佛堂、佛龛制作的盧永敏結識並結婚,共同的愛好讓夫妻倆珠聯璧合,先從古建裝修起步逐漸打開了局面。2014年,他們承接了張家港東渡寺藻井和“轉輪藏”的制作業務,把藻井與建築模型合而為一,開創出全新的寺院裝飾模式,大受好評。
專攻模型東城首家
雖然李偉芳和盧永敏技藝出色,但藻井在裝修中應用並不廣泛,初期業務量難有較大提升。於是,盧永敏多業並舉,一邊拓展古建裝修,一邊承接佛龛制作。
2006年,夫妻倆承接了一座佛龛,對方要求先看樣再下單,這樣就必須先制作模型。“我拿著圖紙跑遍了東陽,都找不到可以制作模型的企業。”眼看交貨期逼近,李偉芳和丈夫合計,干脆自己制作。
半個月後,模型制作完工,每個構件都精致逼真,客戶看後非常滿意。從此之後,模型制作成了夫妻倆承接業務的獨門秘器。同行看到後紛紛上門求購,古建模型制作竟成了主業。
隨著佛龛趨於小型化、精細化,特別是掛式佛龛問世後,其造型與建築模型並無本質差別。2009年,夫妻倆成立了全賀木業公司,專門制作藻井和古建築模型。這也是東陽市首家專業制作古建築模型的企業。
2010年,在第五屆“東博會”上,盧永敏和李偉芳制作的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模型獲得金獎。次年杭州西博會上,夫妻制作的中國四大名樓模型獲得“天工藝苑·百花杯”金獎。
名樓名剎逼真還原
消息傳開後,省內外知名布展機構紛紛向這對夫妻伸來橄榄枝。2012年,湖北武漢市民之家即將開放,策展機構找到了李偉芳和盧永敏,請他們制作歷朝歷代的黃鶴樓模型,並特別要求按照黃鶴樓的現在形制,制作一尊高達約2米的大模型。夫妻倆帶著員工忙碌3個多月,圓滿完成了任務。尤其是大模型,不僅外觀與實景如出一轍,裡面的建築結構也一目了然。當年9月,武漢市民之家開館,觀眾們把模型圍得水洩不通,紛紛“窺視”模型內部的構造。現場情景被多家網站發布後,夫妻倆激動了好幾天。
去年12月開放的南京報恩寺遺址公園,也陳列著夫妻倆制作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模型。策展機構要求他們選取10組最能代表南京各個時期特色的廟宇,用模型恢復。在翻閱了大量資料後,他們選取出10座寺廟,方案獲得通過後趕制出模型。誰知中途設計方提出變更要求,“因為當時南京市太平北路發掘出一處寺廟遺址,經專家考證為同泰寺。”李偉芳說,歷史資料一直認為,歷史上的同泰寺就是當今的雞鳴寺,所以第一個方案中並沒有同泰寺,現在“真相大白”,同泰寺被緊急追加,而史料中並無同泰寺的圖片。在“無圖無真相”的情況下,夫妻倆根據資料中的只語片言,借鑒同期的寺廟風格,繪制出圖紙。結果設計方又提出,佛教寺廟本就多是以“伽藍七殿”等特定規制的建築群(包含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等),極少以單個、孤立建築體出現。要求他們做成寺廟建築群的場景模型,體現更多的層次和細節。這樣,不僅考驗夫妻倆的古建築知識,更考驗木雕制作工藝。
這10組建築耗制作了半年多時間,期間夫妻倆還制作了三維效果圖,反復修改直到通過。公園開放後,這組模型被評價為直觀反映了“金陵佛緣”的展示主題。
幾年來,李偉芳和盧永敏用精湛的技藝,制作了國內諸多著名古建築以及各種民族經典建築的模型。在他們的推動下,許多人在建造別墅時都用建築模型代替沙盤,審視建築效果,古老的建築模型已更多地應用於當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