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登高”:千年古村秋韻濃
日期:2016/12/15 22:34:40   編輯:古代建築風光獨具的山巅老村
登高山村坐落在浦江縣城北邊10公裡的山頂小坳,全村近200戶人家。這裡的人們,在袅袅的雲霧裡繁衍生息了千余年。
上山的新路,就在仙華山與寶掌幽谷兩個景區的中間,有一條叫做石宕的峽谷通往山頂。進入峽谷,兩邊峭巖壁立,山間林木郁郁蔥蔥,景區良好的植被保護,早已把漫山的灌木養成了森林,並不寬敞的盤山公路就穿行在濃濃的綠裡。
過了窄窄峽谷,路邊的山壟間便出現了一丘丘小小的稻田,有樸素的山農正收割金黃的谷子;田邊高坎延伸而上便是滿山的籐蘿。
每拐一個彎,便是一道景,秋把各種顏色一一呈現於登山者眼前。從山腳上行5公裡,便到了一個山坳,登高山村就蹲踞在這裡。
站在村口平視西邊,只見不遠處有奇異峰巒聳立,原來這就是仙華山海拔700多米的最高峰仙女峰。
古村落文化積澱深厚
景區的綠色環境,把這個老村包裹得嚴嚴實實。而厚實的鄉土積澱,又把另一番風景賦予老村。
據村中老者介紹,村子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村名早先叫皋山村。據地方志記載宋孝宗淳熙元年,即公元1174年的重陽節,著名理學家呂祖謙等一批文人雅士登高覽勝於此,為這裡的美景所陶醉,大為贊賞。又得知趙氏是村中大姓,即題聯“大宋皇裔村落,宗臣嫡派門楣”,並取“登高山”為新的村名。
村中粉牆黛瓦的老屋群如今已顯得有些殘破,有的甚至已經失修坍塌。但從老屋斑駁的牆體、窄窄的弄堂和土木結構的門廳等,仍可見其悠久的歷史。趙氏宗祠是保存得相對完整的一處所在。
一般農村的家族宗祠多是三進式建築,而這裡卻是五進式,其明清建築風格清晰。廳堂上的雕梁畫棟古樸蒼勁,或人物、或花鳥,其雕刻極具藝術性。其中一進的建築竟然還是“三層樓”,這更為少見。
村落周邊秋果滿枝頭
九月的登高山,果實累累。在村口,柿子樹、板栗樹隨處可見,枝頭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柿子樹上,紅的、青的,圓溜溜的柿子壓彎了樹枝。游人走過稍不留意,果子就會碰了額頭。村人說,山上天氣涼,果子比山下平畈的要遲幾日成熟。
村小學旁邊的一棵柿子樹,高大挺拔,十幾米高的果樹上柿子累累,一個個掛在枝頭十分生動。而板栗樹上一個個毛烘烘的果子,個頭碩大,有的鼓著,有的已經“咧嘴”笑了,露出一枚枚赭石色的栗子。
在一家農戶門前,還見到村民用傳統方法制成的“米粉”,幾個圓圓篾篩上的粉條顯得潔白而溫潤,透著一種農家的誘惑。
古樸的“又新堂”。
院前村民自制的“土粉條”透著農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