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古鎮再現千年風貌 迎來震後首批客人
日期:2016/12/16 18:33:41   編輯:古代建築滇東北鹽津縣豆沙鎮自古就是出川入滇的咽喉重鎮,素有“滇川門戶”之稱,區位優勢突出,歷史傳承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先秦古道五尺道、中原巴蜀“入滇第一關”石門關、唐代袁滋題記摩崖、古城堡、僰人懸棺等歷史、文化古跡,擁有觀音閣、三官樓、僰人回音、天外飛泉、老君祝福和古道、水路、鐵路、滇川公路、水麻高速路“五道並行”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特色旅游城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五張名片”、“五頂桂冠”。 為抓住全省旅游二次創業的有利時機,努力再現千年古鎮風貌,把古鎮建設成為滇東北地區的精品旅游小鎮,早在2001年前,縣委、縣政府就對古鎮旅游開發進行高起點、重特色的詳細規劃,並多方籌措資金,開始了景區景點的建設及宣傳推介。然而,2006年,連續發生3次破壞性地震打亂了古鎮旅游開發的步伐。
在震後恢復重建中,省委、省政府要求鹽津結合古鎮歷史特色,把古鎮建設成為“雲南第一鎮”和滇川旅游黃金線上的4A級景區,造福災區人民,同時提出了“一年打基礎、兩年求發展、三年樹品牌”的目標。兩年來,鹽津縣委、縣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抗震救災模式,把震後恢復重建與旅游開發、小城鎮建設、社區建設、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統籌兼顧,大手筆、大氣魄地書寫古鎮恢復重建的神奇故事。在僅用幾個月時間就建成受災群眾集中安置仿古一條街的同時,不惜舉債1000余萬元,對老街和周邊民居進行統一色調、修舊如舊、穿衣戴帽、返璞歸真的搶救性恢復和改造。為解決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大膽利用市場進行資本運作,以不到6000萬元的政府性投入,撬動了總盤子1.5億元的古鎮大開發。
不到兩年時間,鹽津縣實現了古鎮旅游開發建設“兩年求發展”的目標。如今,一個由亭台樓閣、牌樓門坊、會館戲台、酒樓茶肆、驿館店鋪、城堡民居、小橋流水組成的特色古鎮已英姿煥發地屹立在歷盡滄桑的千年五尺道上,而且引進四川萬泰集團投資按准四星標准建設、擁有139個床位的“古道大客棧”也已開張營業。據悉,在即將到來的“十一”黃金周期間,鹽津將在豆沙舉辦首屆“鹽津美食節”。(記 者 張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