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發現唐代寺廟群 文物部門稱可能是皇家寺廟
日期:2016/12/15 15:12:51   編輯:古代建築
巨大的“基礎柱石”有二十多個 三秦都市報 郭小傑/攝
工作人員正在測量柱礎石。
昨日,柞水縣文物部門在該縣營盤鎮發現了一處唐代寺廟群遺址,當地文物部門初步判斷後認為可能是一處規模較大的皇家寺廟。目前,該縣文物部門正在研究保護方案。
近日,柞水縣營盤鎮村民向記者反映,稱營盤鎮境內一處田地裡有很多像是古廟建築的遺物,還有一些殘破的瓦片等。據其介紹,他是日前回老家夏收時無意中發現的。“附近大約有十余畝地都有這些看上去年代久遠的瓦片,可能是文物,希望有關部門能來現場查看”。
對此,記者向當地文物部門進行了反映。昨日,柞水縣文管會工作人員李曉宏隨記者趕到了營盤鎮。在村民所說的現場記者看到,村民所說的遺址地勢寬闊、平坦。“是個典型的二級山勢,適於建廟和居住。”李曉宏說。
隨後,記者與李曉宏又在村民的玉米地裡發現了很多瓦片。玉米地旁不遠處,四塊上圓下方的石頭引起了李曉宏的注意。“這是柱礎石。”李曉宏肯定地說。經過現場測量,柱礎石呈三層,最大的一塊直徑為1.2米。據李曉宏講,柱礎石主要用作建築物立柱的底座,像這麼大的柱礎石十分少見,而且能說明當時寺廟的規模是非常宏大的。經過查看研究,李曉宏告訴記者,根據現場的情況初步判斷,這可能是一座唐代的皇家寺廟,而且規模較大。當日,一共測量發現了25塊大型的柱礎石以及部分彩色的瓦片和刻有鱗片花紋的瓦片。
采訪中,一名年長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小的時候聽老人們說古廟建於唐代,曾經有大小廟宇共72座,香客不斷,後來不知道因何被拆除了。
發稿前,柞水縣文管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已經將初步勘察的情況向上級進行了匯報,縣上正在研究保護方案,采取措施進一步進行保護。
相關:
昨日,記者隨同柞水縣文管辦的工作人員來到安溝村五組窯灣口。記者隨著工作人員看到,古廟遺址區域內有多處建築基址,雖然目前廟址上已被村民種上了莊稼,但是散落在田地裡“基礎柱石”仍然在此。文管辦工作人員將散落在田間的“基礎柱石”經過測量後,發現其中最大的柱石直徑1.2米、厚度0.8米,上半部分為圓柱體,下半部分為規則的四方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大柱石的直徑比西安大明宮遺址發現的柱石還要大,“基礎柱石”主要用作建築物立柱的底座。記者和工作人員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在遺址周圍的田間、小河等地方發現大大小小的“基礎柱石”共20多個,還有一些廟宇建築的瓦片,部分瓦片上還清晰可見龍身上的鱗甲樣子,以及類似虎頭的圖案等。
據工作人員介紹,“基礎柱石”主要用作建築物立柱的底座,此次發現的基礎柱石屬於國家三級文物。這座唐代寺廟群遺址的發現,為研究秦嶺南麓及漢江流域佛教文化發展提供了實物資料。(三秦都市報 郭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