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東莞全市旅游工作會議指出,東莞將依托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文物資源,整合珠江口山海景觀、森林景觀,並依托茶山鎮南社和牛過蓢古村落、石排鎮塘尾古村落和燕嶺古采石場遺址等歷史人文資源,打造明清特色村落體驗區,發展“古跡游”。
8月10日,記者從東莞市旅游局獲悉,目前東莞古跡旅游資源主要是遺址遺跡類和古村落類。其中,遺址遺跡類大多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全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20處;重點的古村落旅游資源有12處。目前,古村落旅游南社明清古村和塘尾古村已形成發展規模。
打造古村落文化體驗區 據了解,東莞古跡旅游資源主要是遺址遺跡類和古村落類。其中,遺址遺跡類大多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全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2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8處。主要包括蚝崗遺址、萬福庵貝丘遺址、村頭村遺址、龍眼崗貝丘遺址等人類歷史文明遺跡;威遠炮台、沙角炮台、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百花洞大捷戰場等紅色旅游遺址;可園、迎恩門、卻金亭碑等文化類文物單位等。
重點的古村落旅游資源有12處。目前,古村落旅游發展比較好的是南社和塘尾古村,已形成發展規模。
今年2月,《東莞旅游城市建設發展規劃(2015~2020年)》出台,提出要打造古村落文化體驗區,規劃范圍基於嶺南古村落分布格局,以東江流域為紐帶,將隸屬於東莞東北組團中的茶山、石排、企石和橋頭四鎮整體捆綁,打造古村落文化體驗區。
2014年6月,茶山鎮南社古村落和石排鎮塘尾古村落以“南社·塘尾明清古建築群”的名義,聯合啟動了創建國家A級旅游景區的工作。
通過節慶擴大影響力
東莞各鎮街通過舉辦節慶,擴大影響力。以“快樂旅游、公益惠民”為主題的2014年“中國旅游日”東莞快樂游暨深莞惠、莞韶城際互游啟動儀式安排在石排鎮海仔湖景區舉辦,石排鎮舉辦了古跡游、彩色酷跑、單車騎游等活動,吸引了數千人到石排參觀體驗。
茶山2014年首次舉辦“南社齋醮”民俗旅游文化節,策劃百歲齋千叟宴、十大孝感人物評選等18項節目活動,3天吸引游客8萬多人次。
在加大宣傳的同時,各單位也加大了對交通、生態建設的投入。記者梳理材料發現,茶山先後升級改造了茶南路、金山路、南社環村路等主干道路,更好地對接了茶興路、超橫路、月湖路等鎮際聯網路;更新茶興路、東部快線、莞龍路等公路到南社古村落的引導標識;今年7月成立鎮公汽公司,並設立南社古村落景區線站,方便游客前來參觀。
同時,還在西門和北門新建景區生態停車場。
另外,石排建成全市首個濕地公園和木蘭園,與紅石山、海仔河、潇湴湖形成旅游休閒帶。茶山鎮規劃建設升級連接南社古村、牛過蓢古村和生態園的古村道,加強沿途生態景觀。
景點推介
南社明清古村落 茶山鎮南社村建於南宋初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南社明清古村現存祠堂達25間,民居達200多間。據《南社謝氏族譜》記載,南宋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謝希良之子謝尚仁因戰亂南遷,幾經周折定居南社,歷明、清近七百多年發展,謝氏家族興盛,建成67903平方米的古村落。
南社明清古落由民居、祠堂、書院、店鋪、家廟、古榕、樓閣、寨牆、古井、裡巷、牌門等,構成具有濃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農業聚落文化景觀,其保留大量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築構件,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威遠炮台
威遠炮台是鴉片戰爭古戰場遺址之一、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地,也是中國保留得最完整、最有規模的古炮台之一。
炮台雄偉壯觀,平面呈月牙形,全長360米,高6.2米,寬7.6米。全台有券頂暗炮位40個,沿台面上還有4個露天炮位。暗炮洞後面由一條2米寬的露天炮巷溝通,炮巷後面還有一條相距2米多的護牆。
牆上設有槍眼,萬一敵軍上島仍可以堅持抵抗。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內有廣闊的平地回旋,結構嚴謹。著名導演謝晉拍攝的電影《鴉片戰爭》曾將威遠炮台作為實景拍攝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