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黎族最後一個古村落”搬遷工作基本結束
日期:2016/12/16 18:07:06   編輯:古代建築東方“黎族最後一個古村落”整體搬遷工作基本結束
白查村船形屋保護方案還沒敲定
隨著村民的陸續搬遷,白查村船形屋急需保護。關景迪攝
本報八所10月25日電 (記者梁振君通訊員關關特約記者卞王玉珏)記者今天從東方市有關方面獲悉,“黎族最後一個古村落”——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整體搬遷工作基本結束,白查村現有90戶320多人,已有82戶遷入新居。
記者日前來到白查村,發現絕大部分船形屋門緊閉,僅有幾名村民聚在一起聊天,幾只小狗和小豬在村裡亂轉。距此約1公裡外的白查新村,一間間按照規劃新建起來的磚瓦房整齊排列在道路兩旁,白查村村干部告訴記者,目前該村已建好新房89間,另有4間在建。
白查村的茅草房猶如一艘倒扣的船,村民習慣稱之為“船形屋”。現存81間船形屋,是海南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去年該村船形屋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為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東方市政府給每戶村民補貼近1萬元的磚、瓦、水泥等材料,村民僅需再投入1萬元即可將新房建成。白查村絕大部分村民支持搬遷,也有少部分村民因家境貧困或留戀老家的緣故,繼續選擇留在船形屋居住。
如今,隨著村民陸續都搬出去住,遺棄在村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船形屋將如何處置?
對此,東方市文體局局長文海平向海南日報記者透露,省、市有關部門曾多次討論保護問題,來自國內外的專家也曾多次實地考察白查村,探討如何保護船形屋問題,但目前尚未拿出具體的方案,具體操作細節也沒敲定。“主要問題在於保護資金來源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他說。
“房子需要人氣才不容易壞,現在村民都搬出去了,船形屋沒人住,沒多久就會壞掉,應盡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辦法來保護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海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