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東方水城--蘇州

東方水城--蘇州

日期:2016/12/16 18:44:35      編輯:古代建築
   水是蘇州的靈魂。2500年來,從唐人詩境到意大利游子筆記,蘇州的靈性,化作無數美麗吟詠,遠播四海;獨特的東方水城魅力,名揚八方。“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二百九十橋”,成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不可替代的個性。這種獨特的文化個性符號,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用“人水和諧”四個字形容東方水城蘇州真是恰到好處。 

  二00二年,蘇州投資四十億元啟動環古城風貌保護工程,二00三年七月該工程一期工程竣工。在這條由“吳門夜月”、“覓渡攬月”等二十個景點串連而成的風景帶上,大橋長虹臥波,亭台樓閣掩映護城河,親水駁岸盡顯東方水城風韻。
   
    華燈初上,水逐船行。聽著溫軟的蘇州評彈,品著上好的碧螺春,欣賞著岸邊優美的景色,這樣的意境,這樣的惬意,不在夢裡,不在戲裡,就在蘇州環城河內,當海內外游客乘坐具有園林特色的仿古的官船浏覽環古城風貌時,就可以充分體會到江南水鄉水上游的意境。 

  “太湖風光美,一半在姑蘇”,但上個世紀由於發展的盲目無序曾對太湖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大量的重復建設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再加上近年來,由於含磷的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等污水大量侵入太湖湖體,造成磷含量的急劇上升,太湖曾變得很可怕。 

  但蘇州很快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步步地糾正著以往的偏差。從“零點行動”到修建太湖大堤,再到“禁止開山采石條例”的出台,直至去年,在擴大了區劃范圍後,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區內160平方公裡的區域編制概念性規劃,確立規劃在太湖開發建設中的主導地位,正式宣告太湖旅游開發進入“全圖時代”。 

  蘇州自古以來就有“水城”之稱,境內河湖星羅棋布,街河相臨。然而,市區的河道水質基本上常年處於“劣五類”水狀態,為還水城本來面目,蘇州市在水環境治理上已投入這三十億元。在調整產業布局,把相關企業搬遷出城,減少工業污染的,並注重對生活污水污染和農業污染的控制,通過實施舊城改造,完善生活設施,以及推廣綠色生態農業和無公害水產養殖,從源頭上、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 

  周莊、同裡、甪直三個以水為靈性的古鎮,以其“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名揚海內外。旅游在給三個古鎮帶來豐厚經濟收益的同時,也損害著他們的寧靜與潔淨。加之由於歷史的原因,淤泥的積澱,古鎮的水質逐漸惡化。為了治水每個古鎮都往水裡扔進了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讓水逐步變清。 

  水,是蘇州城市的載體,也是蘇州最引人矚目的城市“名片”。蘇州將要讓這張名片更靓麗、更響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