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太湖陸巷古村:白牆黑瓦下的最美村落

太湖陸巷古村:白牆黑瓦下的最美村落

日期:2016/12/15 23:02:17      編輯:古代建築
 驅車在新修好的太湖東山環湖大道上前行,一邊是湖光,一邊是山色,一會兒沉入山塢,一會兒浮上山坡。轉彎處碰到一位采茶農婦,說下了坡就是陸巷了。 白牆黑瓦的特色建築新浪旅游配圖:白牆黑瓦的特色建築  攝影:蘇州王

  陸巷古村那些粉牆黛瓦的建築高低錯落掩映在橘子樹、枇杷樹叢中,有的建在山坡上,有的藏在山塢裡。一條石板與青磚鋪成的路和小河並行,桃花、柳枝、油菜花紛紛越過石欄,仿佛使出渾身解數,爭奪游人的眼球。小河的盡頭有一個渡口,叫寒谷渡。渡口雖小,卻很講究,帶有屋頂,雨雪天也沒有受淋之虞。古代的陸巷人就是從這裡上了船,出太湖往全國各地去的。

小巷很古樸新浪旅游配圖:小巷很古樸  攝影:蘇州王

  越往村裡走,越讓人想起皖南。從某些方面來說,比如說經商,這兒有點像縮小了的徽州。洞庭東山,原本只是太湖東南的一個荒島,唐宋以後,才漸漸成為繁華富庶之地。到了明清時期,這裡湧現出了一個與徽商並駕齊驅的江南商幫——鑽天洞庭。

小鎮依然保持著原有的古色古香新浪旅游配圖:小鎮依然保持著原有的古色古香  攝影:蘇州王

  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加上經商積累了財富,陸巷古村聚居了大批顯赫一時的名人和富商,並留下了大片豪宅。雖歷經滄桑變遷,仍然有許多明清宅第保存至今。史書記載說,當時陸巷的道路平整悠長,宅第氣度恢宏,村裡人們按照自己特有的風俗習慣,過著“桃花源”般的日子。

門的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故事新浪旅游配圖:門的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故事  攝影:蘇州王

  崇尚耕讀傳家的古村造就了不少文人。村裡有三座牌坊,分別名為解元、會元、探花,都是為一個人而立的,那就是明朝正德年間的宰相王鏊。王鏊的故居惠和堂至今尚存,據說以前惠和堂周圍有十幾座園林,但禁不住時光湮染,現在都變成了橘園、茶園和菜圃了。

雨後的村落新浪旅游配圖:雨後的村落  攝影:蘇州王

  走在陸巷古村裡,你感到不像在旅游,就像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周圍滿眼都是溫暖的生活場景,這家人家在炒新茶,那家人家在生煤爐,竹篩子掛在門上,裡面晾曬的是太湖蝦干,院子裡一小筐是剛采下的、帶露珠的茶葉,主人說,七斤像這樣的嫩茶才能炒出一斤碧螺春茶葉。

  在陸巷,你別想嚴格地區別居住區和果樹園。因為,剛才眼前還是粉牆黛瓦,才走了幾步,滿眼綠色就撲面而來,幾乎潑灑到你肩胛上,翠綠的葉子和你耳鬓厮磨,微風吹過,好像在竊竊私語。陸巷的生機時時在撩撥著你,陸巷的老房子又時時在提醒著你,帶給人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

歷史悠久的牌樓新浪旅游配圖:歷史悠久的牌樓  攝影:蘇州王

  午飯是在村子裡一個私家園林裡吃的,池塘邊,假山旁,一個四角亭裡,陶瓷的茶幾上加了一個圓桌。私家園林一共只能擺四桌,只可由店家配菜,不接受顧客點菜,雖有點“欺客”,但可邊吃飯邊欣賞池塘裡魚翔淺底,假山旁花木扶疏,廊檐間古筝樂曲萦繞,顧客也就認了。“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是不能少的,真正帶來驚喜的卻是菊花腦和香椿芽拌豆腐,而我等粗鄙人等,贊不絕口的卻是那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紅燒肉,估計早已辜負園林主人的一片苦心孤詣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