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台兒莊古城經過幾年的擴展與修繕已經成為 名副其實的東方古水城

台兒莊古城經過幾年的擴展與修繕已經成為 名副其實的東方古水城

日期:2016/12/15 1:33: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運河古城坐落於棗莊市轄區台兒莊區,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歷史的豐碑,也是運河文化的承載體,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遺存,被世界旅游組織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重建後的台兒莊古城,將成為世界上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後,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戰城市,全國唯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目前已經成為煤城棗莊的琉璃瓦新城市名片。國家AAAA級景區。
 
    台兒莊這座古城,經過台兒莊大戰的洗禮後,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築被摧毀。為還原古城歷史風貌和民俗風情,打造二戰紀念城市,按照“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2009年,棗莊市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進行台兒莊古城恢復性建設。

    台兒莊古城,占地2平方公裡, 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八種建築風格融為一體,七十二座廟宇匯於一城,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是運河文化的活化石;擁有京杭運河僅存的最後3公裡古運河,被世界旅游組織稱為“活著的運河”,是京杭運河最後一段活著的運河;城內擁有18個汪塘和7公裡的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搖曳、遍游全城,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古水城。

    一九三八年春發生的台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化為廢墟。台兒莊大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中央日報》頭版頭條曾宣布要重建台兒莊古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成了鏡花水月。台兒莊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改變,城市建設逐步向西部新區發展轉移,舊城的老居民區依然保持著古樸自然的陳舊落後面貌,順河社區居委會3000名尚未完全脫離土地的農民,依舊居住在環境惡劣的棚戶區。開發重建台兒莊古城,成了台兒莊幾代人民的夢想。

    如今,運河古道北岸的順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等部分古街巷、民居經過修復重建後,一派江南美景的風貌呈現在游人面前。沿運河的街巷、民居順河而建,布局靈巧,遠看參差蜿蜒、錯落有致,明清古商鋪、古民居,古運河邊的碼頭修舊如舊,古韻猶存。古街民風淳樸,生活在小橋流水人家中的居民依然保存著傳統的生活習俗,給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諸多的人文氣息。當你走在明清建築風格最為集中的越河街上,踏著青石鋪路卵石鑲邊的古道前行,但見兩旁重樓疊院,馬頭牆高低錯落,昂首雲天,既有北方建築的沉穩,又有江南建築的俊秀。如今的台兒莊是環境優美、風光宜人的風水寶地,重建後的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台兒莊古城,將成為世界上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後,第四座重建的古城。

    沿古運河邊前行,已有二三百年歷史的駝家碼頭、郁家碼頭、王公橋碼頭、四十萬碼頭一律青石築就,台階光滑锃亮,從這歷史的光影中可見昔日的繁華。鳥瞰台兒莊古城,映入眼簾的是滿目峥嵘,在大運河、月河、環城河的環抱下,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魯南小城宛如銀色絲綢托起的一塊翡翠,是一座天藍、地綠、水清、氣爽、人文氣息濃厚的新興生態旅游城市。

    悠悠古運河,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有那麼多的沿運城市因運河的衰敗而逐漸衰落了,然而台兒莊,隨著“大戰故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時尚生活”城市名片的打造,一定會再現“一河漁火,歌聲十裡,夜不罷市”的歷史古韻,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承載著昨天的輝煌與驕傲,孕育著明天的希望和曙光,台兒莊的明天會更好。

    台兒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對於台兒莊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地形說,二是姓氏說。所謂地形說,是指台兒莊一帶地勢低窪,區域內河渠密布,居民隨汪而居,建房需先用土石將地基抬高,家家戶戶,年復一年,你也抬土墊高,我也抬土墊高,經過幾代人的積累,村落也就稱為“台莊”了。據《峄縣志》記載:台兒莊知明諸姓中先後有“台、花、郁、馬”和“燕、尤、趙、萬”,直到今天,當地還流傳著“台”、“花”兩姓才是台兒莊真正的老戶人家的說法。按照傳統的村落命名習慣,姓氏說還是很有道理的,如此說來,台兒莊名字的由來與台姓人家的原始聚落有一定的關系。

    把琉璃瓦台兒莊古城打造成為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城,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為一域,極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成為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閒度假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一塊瑰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