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金字塔”西夏陵申報世遺 加固文物遺址
日期:2016/12/15 15:15:51   編輯:古代建築原標題:“東方金字塔”西夏陵申報世遺 加固文物遺址(圖)
西夏陵(資料圖片)
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陵正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近兩年,中國各級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西夏陵遺址本體保護工程、遺產地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工程等項目穩步推進,一個更真實、更完整的西夏陵有望亮相。
銀川市西夏陵區管理處規劃科科長周偉說,西夏陵的申遺工作於2011年11月啟動,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13年到2014年期間,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超過1億元用於西夏陵的保護工程。
西夏陵作為歷史上重要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的皇家陵園,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地面遺跡保存較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位於賀蘭山中段東麓,距銀川市城區(西夏都城興慶府)35公裡。在方圓近50平方公裡的陵區內現存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一處大型西夏建築遺址和數十座磚瓦窯址,其規模與河南鞏縣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當。
根據《西夏陵申遺文本》規劃,寧夏將西夏陵保護區分為申遺區和緩沖區,其中申遺區為申遺的核心區域,總面積37平方公裡,緩沖區為申遺區周邊延伸區域,總面積20.6平方公裡。
據了解,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條件是保證文物遺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西夏陵屬夯土遺址,能夠保存上千年屹立不倒很不容易,但自然環境也對它造成了一定破壞,為此我們也在不斷進行文物遺址加固工程。”周偉說。
在2號陵,來自敦煌研究院的技術人員正在對其進行加固,工程已近尾聲。據了解,為達到“修舊如舊”,研究人員需先分析修建陵墓所用夯土,然後找到與之成分最相近的泥土,加以改良,用來加固文物遺址。
周偉介紹,在進入預備名錄後,西夏陵提交的遺產地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工程、遺產地監測系統、遺址本體保護工程、陵區基礎設施建設等設計方案陸續得到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文物局審批,截至2014年底共下達各類專項經費5000余萬元,各項工程正積極推進。目前,已完成了1、4、6號陵和3區39號陪葬墓的加固保護。
除遺址本體受自然環境破壞外,西夏陵還面臨遺址分布范圍廣且較分散,周邊農場、農牧戶多等的現實難題,多年未能得到解決。如今,借助“申遺”契機,西夏陵啟動了申遺區環境整治工作。2013年開始對3、4號陵周邊環境集中整治,整治面積達4萬余平方米;2014年9月完成了通往1、2號陵游覽道路及管理中心建設;2014年12月,一座部隊老營區拆遷工作順利展開,拆遷、回填、修復面積8萬余平方米。
“隨著申遺區范圍內人為建築逐漸被拆除,文物遺址的完整性將進一步突出,也更有利於今後西夏陵的文物保護。”周偉說。
據了解,坐落在西夏陵景區最南端的1、2號帝陵已於去年9月向游客開放,它們與已經開放的3號陵、博物館等景點相互補充,吸引了更多學者、游客到此考察旅游。“根據申遺規劃,我們還將陸續遷建博物館,建設遺址公園,開放更多的帝陵,讓游客能夠在這裡更加全面地了解歷史上短暫而精彩的西夏王朝。”周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