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車塵馬跡尋古道(二)春秋時的道路

車塵馬跡尋古道(二)春秋時的道路

日期:2016/12/16 20:08: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國秦嶺

中國秦嶺

二、春秋時的道路
春秋時期的道路交通主要分布在以成周(今洛陽市)為中心。東通宋、魯、齊,西至秦、隴,南連楚、吳,北達晉、燕。
1、無終道
自成周渡過黃河後,沿太行山東麓東北行,經邢丘(今河南溫縣)、寧、鄘(今河南新鄉市)、朝歌、安陽、邺(今河北邢台市)、(今河北正定縣新城鋪)、武遂(今河北徐水縣)、武陽(今河北易縣)抵燕都薊(今北京市西南)。由此東行。經吳終(今天津市薊縣)、令支(今河北遷安縣)、孤竹(今河北盧龍縣),達遼西(今
遼寧義縣一帶)、遼東(今遼寧遼陽市一帶),遠通肅慎(今長白山以北地區)。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載。齊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伐燕,燕告
急於齊。齊植公救燕,遂伐山戎。至於孤竹而還”。其所經路線。即自臨淄北上,經貝丘(今山東博興縣)、饒安(今河北鹽山縣)、浮陽(今河北滄州市)、青(今河北青縣)至吳終:從燕都薊經吳終人遼西的道路,史稱“無終道”。齊軍與山戎作戰、有大量戰車隨行,“無終道”當為遼寧通中原的一條車行大道。
2.武關道
武關道由關中經過秦嶺通往南陽這條被稱為“武關道”的大路,是在春秋時期秦楚相互攻伐又友好結盟的關系中開辟出來的。自鎬京(今陝西長安縣西北)東南行,經藍邑(今陝西藍田縣)、商邑(今陝西商州市東南)、武關(在今陝西商南縣境)達宛。武關道行經的丹江川道曾為秦、楚兩國反復爭奪。武關道作為秦、楚通道也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吳王阖闾和伍子胥伐楚,攻破楚都,楚大夫申包胥由武關道奔秦告急,立於庭牆哭泣七天七夜,秦國才出兵“五百乘”以救楚,敗吳師(《左傳·定公五年》)秦軍馳援楚國經由的道路,即武關道。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予楚粟五萬石”(《史i·秦本紀》),大約兩千輛以上的運糧車隊,也經武關道赴楚。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經山武關道出巡,劉邦先項羽入關,摧毀秦王朝的最後統治基地,也是由於經過武關道一路戰事順利。經調查,陝西藍田橋河和商縣黑龍口等地都有棧道遺跡分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