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彭山古鎮雙江

彭山古鎮雙江

日期:2016/12/16 18:34:37      編輯:古代建築
薄霧籠罩著江面,和江面上一只孤零零的小船。站在高處,會看見有兩條江在這裡匯合。它們一條叫作南河,一條叫作府河,在彭山境內平靜地融為一體之後,便蕩蕩洄洄地奔向了滾滾長江。悄然伫立於這兩江匯合之處的鎮子,便是古鎮雙江。 


昔日的繁榮逝去得並不遙遠,這裡應該還有很多歷史的見證。在江邊,有一位老人的倉庫,偌大的房子,顯得有點空曠,生意的清淡可想而知。或許僅僅是出於習慣,這位老人還在頑固地堅持著這古老同時也日趨冷落的職業,也許再過幾年,雙江鎮就再也沒有代人存放物品的地方了。我們應該感謝這位老人,因為他保留了一點雙江鎮的過去時日。 


當然不會僅僅是這些,無論歲月怎樣改變著世界,過去的一切總不會徹底湮滅。 


橋上的茶館已經蕩然無存,眼前只有空蕩蕩的大橋和大橋下靜靜流淌的江水。但是仿佛聽見了那些茶館裡的人聲鼎沸,看見了那些出入驚濤駭浪的水手和那些精明的商人與粗豪的船主們,看見了江面上林立的帆樯。然而,這一切都是想像,眼前只有一只擺渡的小船,在慢慢駛過江面。 


這裡,可見茶林滴翠,綿延無盡,是彭祖山名茶——“武陽春”茶的產地,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早在公元前59年王褒作的《僮約》一文中,就有“武陽買茶楊氏擔荷”的記載,比印度產茶史早了幾百年。 


雙江鎮的意義,在於它是最早被記錄的茶葉交易市場,時間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當時著名的文學家王褒到成都看望亡友的遺孀楊惠。僕人便了對女主人熱情款待王褒表示不滿,王褒一怒之下從楊惠手裡買下了便了,並寫下一份要求極為苛刻的“工作守則”,這便是茶學史上的重要文獻《僮約》。 


“奴當從百役使,不得有二言。晨起早掃,食了洗滌。居當穿臼縛帚……烹茶盡具……武陽買茶……關門塞窦勿與鄰斗……奴不聽教,當笞一百。”“烹茶盡具”,說明當時茶已成為普遍性的飲料,而“武陽買茶”則表明當時已經有了專門的茶葉市場。武陽就是今天的雙江鎮,它作為茶葉集市的歷史足足延續了兩千年。 


仿佛是一夜之間,堆積如山的茶葉不見了,穿梭往來的船只消失了,只剩下這寧寂的小鎮和滔滔不絕的江水,和這只擺渡的小船。然而,我們站在這裡,仍能清晰地聽到那歷史的回聲,如深沉而豪放的船工號子,由遠及近…… (趙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