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冬季 尋找那些你不知道南方古鎮

冬季 尋找那些你不知道南方古鎮

日期:2016/12/15 22:31:58      編輯:古代建築
漳渡吊腳樓和順老街攝/陶陽和順抗戰博物館攝/陶陽和順,老院攝/陶陽查 漳渡吊腳樓和順老街攝/陶陽和順抗戰博物館攝/陶陽和順,老院攝/陶陽查(1 /1張)

  北風呼嘯,草木凋零,即便最樂觀的人,在如此冬日景象下,也難免湧起一絲傷感。不如索性就帶上這絲傷感,踏上這條懷古尋幽之路,在歷盡滄桑的古村古鎮中去放縱自己的情懷吧!

  ●碼頭小鎮的最後遺跡—漳渡

  人文指數:7 美食指數:4

  攝影指數:7 難度指數:2

  讀過沈從文先生作品的朋友,一定都還記得他筆下的碼頭小鎮,石板路面,兩旁歷經風雨的木板房捨已經有些歪斜,剛剛落過雨的天色,孩子和鴨子在泥水中快樂地玩耍……這情形隨著公路、鐵路運輸的發展,如今即便在湘西也難得再見。但位於安徽省泾縣境內的古鎮漳渡卻默默地保持著幾百年前的模樣。通向碼頭的石階,依水而建的吊腳樓,崎岖的石板路,亮著昏黃燈火的雜貨鋪,都一如沈先生筆下情景。只再沒有了往來的船舶,沒有了夜半靠岸時水手們的吵鬧。沒有了航船的碼頭卻還執拗地保持著當年繁華時的模樣,如一位垂暮的老人在給兒孫們緩緩講述著自己年輕時的輝煌與榮光。

  鎮上如今已經沒有多少住戶,很多吊腳樓的木門上都掛著早已生銹的鐵鎖。為數不多的居民依舊延續著古老的生活方式,坐在江水邊的石頭上洗衣洗菜,洗好的衣服便掛在吊腳樓臨江的窗外,任江風去吹干,遠遠看去,如飄搖著一片五彩的旗幟。

  踏著細雨沖刷過的石板路,走在這老街上,想必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貼士:在合肥市乘坐前往泾縣的長途大巴,抵達泾縣後再換乘縣內短途小巴前往漳渡。

  漳渡沒有進行旅游開發,幾乎無旅游服務設施,只有幾家小客棧可供住宿,條件尚可。鎮口有一兩家小飯館。

  拍攝漳渡吊腳樓(當地稱為千條腿)最佳時機為黃昏。

  ●歸隱山林的一片樂土—查濟

  人文指數:8 美食指數:8

  攝影指數:8 難度指數:2

  如果不是被幾名采風的畫家發現,隱在皖南山林中的查濟可能到今天還是不為人知的。即使今天,查濟村中也沒有多少游人,更多的是扛著相機背著畫板,在這裡采風寫生的畫家和攝影者們。幾百年前,大約元代中期,一支山東查氏族群,一路輾轉遷徙至此,看中了這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便在這山林中建立起了這處村落。鼎盛時期,建有108座祠堂、108座石橋、108座廳堂,俨然隱居山林的一處世外桃源。

  時至今日,繁華早已不再,曾經“出將入相”、“才子佳人”的大戲台已經生滿了荒草,鑲嵌著花磚的庭院中留下了大片自由生長的芍藥,與沒了窗紗的木雕花格窗棂掩映著,滄桑之感油然而生。走在石板路上,牆角,路邊,甚至豬圈狗捨,都不難發現石板雕花的痕跡,時時提醒著你這裡從前的景象。而保留完整的幾處大宅院,經過查氏後人的整修,完整保存下了這處既帶有濃厚徽州民居特點,又獨具查濟特色的古建築群。短粗的鯉魚梁,堂屋裡“終生平靜”(座鐘、花瓶、鏡架)的陳設,影壁上“福壽雙全”的獨特筆法,都一如當年一般。

  查濟人也秉承了祖先歸隱的性情,極富生活情趣,各種花卉在村中隨處可見,即便日常在溪邊洗衣的工作,配上旁邊那蒼老的石拱橋與灰瓦白牆的建築,便是一幅水墨丹青了。

  貼士:在泾縣長途車站乘前往厚岸的中巴,於厚岸下車後,乘當地“大啞雞”(即機動三輪車),20分鐘即可到達查濟村口。游人進村,門票20元,但早晚無人值守。

  查濟村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宅院是位於二甲祠對面一所有雙龍頭房脊的兩進院落。屋主人是查姓後人,為人熱情,家中閒房開辟為客房,並代管飲食,很是方便。借住其中,實在是古村落體驗的不二選擇。

  查濟一年四季各有風景、物產不同,初冬時節,正是享受風干栗子的好時候,這裡的栗子不需糖炒,雖然個頭不大,卻香甜異常,令人難忘。

  查濟村口設有若干小飯館,服務過往行人。

  ●繁華褪去的蒼涼—孔城

  人文指數:9 美食指數:8

  攝影指數:8 難度指數:2

  提起桐城,凡中國文學愛好者,可說無人不知,大名鼎鼎的桐城派,在文壇中不亞於武林界的少林、武當,其影響即便今日文壇也不可小視。而距桐城市區12公裡的孔城鎮,卻正是當年桐城之上的一顆明珠,曾幾何時這裡八方通衢,文生接踵、商賈如雲,錢莊、作坊、宅邸,鱗次栉比,論繁華不讓山西平遙城,卻又比平遙多出了許多儒雅之氣。

  而今,孔城的繁華已被歷史的風雨褪去。從孔城新區一步跨進老街,仿佛進入了一條時光隧道,抬眼看去,那條曾經走過運銀大車的石板路,那眼曾經滋潤趕考秀才的石井,還有那些依舊執拗地保持著原來生活方式的老人們……

  信步走進一座已顯破敗的老宅,可能便會有位手扶拐杖的老妪迎出來,略一攀談,老妪便能興致勃勃地為你講述她家老宅的歷史、她小時候這裡的景象。而沿街的鐵匠鋪、篾匠坊、制毛筆的作坊、蒸汽翻騰的小飯鋪,還都經營著,不管有沒有顧客。這不是影視基地裡的布景,只是當地這些老居民們對過往的一份懷念與不捨而已。

  孔城著名的小吃米餃,是在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用糯米粉做皮的肉餡蒸餃,一屜屜端上桌時,光看那雪白粉嫩的外觀,就已然滿口流津了。

  貼士:孔城鎮位於距桐城市12公裡、滬蓉高速桐城出口以東8公裡的地方。從桐城前往孔城鎮可乘坐出租車或機動三輪車前往,公交班車班次較少,比較難等到。

  孔城老街現居民大多為不願離開故宅的老人們,前往民居尋訪,要先征得主人同意,切勿喧囂亂闖,引老人們反感。

  孔城新區有餐飲住宿服務,或返回桐城市住宿也比較方便。

  ●烏江畫廊的一抹風情—龔灘

  人文指數:8 美食指數:8

  攝影指數:9 難度指數:2

  烏江,光憑這個名字,就能讓人一下想起太多的歷史典故,而位於烏江最美的那一段,有烏江百裡畫廊、烏江三峽之稱的流域上,龔灘鎮得以集美景、歷史、文化、美食諸多要素於一身,實在是一處不可不訪的古鎮。

  龔灘鎮地處重慶市酉陽縣、彭水縣和貴州省沿河縣的結合部,烏江、阿蓬江的交匯處,酉陽縣城至彭水縣城公路穿越龔灘中心集鎮,自古以來即是川(渝)、黔、湘、鄂客貨中轉站,素有“錢龔灘”之美譽。那條長長的石板街、150余堵獨特的封火牆、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如此豐富的資源,無怪乎國畫大師吳冠中的《老街》能產生於此。別看知道的人還不算多,但真可說是風光勝似麗江,文化不讓鳳凰。

  而這裡淳樸的古鎮人親手烹調的鹽茶、羊油茶、油碟糟、釀海椒、酥食、米花、香菌丸子、老臘肉炒山蕨巴、豬蹄風蘿卜、排骨干虹豆、燒白、土雞炖苕粉、罐海椒、老南瓜綠豆燙、炒綠豆粉、涼豆腐更是其他地方難得見到的美食。再加漫長的歷史孕育了龔灘濃厚的民俗風情。古鎮千家居在設施、接待上均一如當年傳統方式,住宿其中,更有清風攬月、臨江聽潮之意境。頗具地方特色的籐編、根雕、奇石、刺繡等工藝品則更能讓你游覽之余,越發“不虛此行”!

  貼士:從重慶出發,搭乘前往彭水的大巴或游船,抵達彭水後,換短途小巴前往龔灘鎮即可。

  龔灘鎮除有大量人文景觀外,還有很多溶洞景觀,但大多未經開發,不要貿然入內,以免發生危險。

  龔灘鎮現旅游服務設施比較成熟,可通過相應網站提前訂酒店房間,非常方便。

  ●巴山蜀水的客家村落—洛帶

  人文指數:9 美食指數:9

  攝影指數:9 難度指數:1

  以“樂不思蜀”而著名的無能小皇帝劉禅,據說一不留神,把自己的一條玉帶落到了成都城附近的一眼八角井中。對這位小皇帝來說,這實在算不上什麼,比這沒譜的事情他干得多了,但這裡從此就被命名為“落帶”,也就是今天的洛帶古鎮了。

  洛帶鎮位於成都平原與龍泉山脈的交接處,南距成都市龍泉區區府所在地僅8公裡 ,西距成都也只有18公裡。大概是眾多古鎮中交通最為方便的一處了,在成都搭乘公交車即可抵達。

  而洛帶雖地處巴蜀,卻自成一格,連方言都與周圍截然不同。聚居於此的,是在四百多年前,隨著“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從沿海地區遷徙而來的一支客家人群,故而有“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在這裡的居民,無論飲食起居,還是言談舉止,仍保留著當年客家人的習俗與規范,所說的方言,與廣東梅嶺一帶客家方言完全一樣。走入洛帶鎮,恍惚間有置身嶺南之感。

  客家人所到之處,自然少不了會館,至今在洛帶鎮上依舊完整保存著廣東會館、江西會館、湖廣會館、川北會館等古建築群落,而建築結構與風格上,也與周圍巴蜀地區截然不同,可說別具一格。洛帶的客家菜更是不可不嘗,九斗碗、釀豆腐、鹽焗雞等都是其中經典菜式。

  貼士:

  在成都市內乘2路、81路、58路等車到達五桂橋汽車站,五桂橋汽車站有直接到洛帶的汽車,每幾分鐘就有一班。票價3元。

  洛帶供銷社飯店的油燙鵝、新民飯店的野山菌全席和客家酒樓的水酥、面片湯,各位老饕絕不可放過。

  ●書香戰火的交匯之地—和順

  人文指數:9 美食指數:8

  攝影指數:9 難度指數:2

  和順,大概在眾多古鎮中,是內涵最為豐富的一處了。這座地處雲南騰沖的小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裡。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一片儒雅祥和之景。一座成立於1924年,藏書7萬多冊,古籍、珍本1萬多冊的鄉村圖書館,今天依舊靜靜地一如幾十年前一樣運作著。這些,是和順的書香。

  而這裡,當年也曾是戰火與熱血交融之地,對亞洲反法西斯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印緬遠征軍,當年反攻騰沖的指揮部就在和順。遙想當年,這座安靜祥和的鎮子,經受著鐵與火的洗禮,用自己看似文弱的臂膀與身軀,支撐著那場慘烈戰爭,見證了近現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將侵略者趕出自己的國門。如今,指揮部已經改成了抗戰博物館,收藏有大量那段歷史的資料文物。一些曾經參加過那場血戰的老兵們,不遠萬裡來到這裡,緬懷那些熱血與榮譽的時光,寄托自己對長眠在這塊土地上戰友的哀思……

  沿著小河和荷塘走在和順,每隔一段會有一個古樸典雅的小亭子,村婦們都在亭子裡洗衣,這便是全國獨有的洗衣亭。當年和順男人亦儒亦商亦農走四方,為了讓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時不被風吹日曬,就建了這樣的亭子(建於清道光年間)。不難體會這六座亭子中包含了多少相思、多少牽掛……

  貼士:在騰沖市搭乘班車或微型車前往和順,票價為3元。乘坐三輪車或出租車前往,票價約10元。和順古鎮采用通票模式,票價30元,包含艾思奇故居、和順圖書館、民居建築、元龍閣等主要景區景點。

  和順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皆可前往游覽尋訪。

  友情提示:

  當下季節,南方多陰雨天氣,應准備好雨具或防水沖鋒衣類衣物。部分地區氣溫會偏低,要帶足保溫衣物。

  古鎮游覽與一般景區游覽有所差異。最好之前了解目的地的歷史淵源等,這樣游覽尋訪中才會獲得更多旅行樂趣。

  古鎮居民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與禁忌,要充分尊重。

  古鎮中大量有歷史文物價值的建築和陳設,切忌隨便攀爬污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