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鎮朱家角在藝術中“尋找自我”

古鎮朱家角在藝術中“尋找自我”

日期:2016/12/16 18:37:01      編輯:古代建築
  有著千年歷史,朱家角是傳統的;背倚都市上海,朱家角當然又是現代的。在傳統與現代中穿梭,便是古鎮朱家角的魅力所在。 

  這樣的文化“交錯”引人入勝。日前,來自法國的米勞斯、韓國的李斗植、烏克蘭的顧依達等近30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齊聚朱家角,將古鎮的文化細節收入他們的畫作之中。於是,中外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也在這裡發生。 

  小小古鎮,竟成了古與今、中與外的文化交流平台。記者發現,在朱家角的再造規劃中,文化藝術也正在迅速成為一個核心內容:一方面,眾多藝術家紛至沓來,將這裡當成了心靈的歸宿,另一方面,當地百姓主動參與,將文化藝術融入了日常生活……我們不禁好奇,對於朱家角來說,文化藝術到底是生存的需求,還是營銷的需求? 

  畫布上的國際視野 

  最近,法國著名油畫家米勞斯來到了朱家角,花了一周時間在古鎮上生活、寫生。和他一起到來的,還有韓國弘益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斗植、烏克蘭藝術科學院院士顧依達、魯迅美術學院院長韋爾申教授、上海油雕院副院長俞曉夫等30多位國內外知名畫家。 

  鄰水而居的生活狀態,首先讓畫家們贊不絕口。不少畫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沒想到上海會有這樣一座清靜古樸的小鎮,這裡的生活格局十分注重人與水、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是個寫生的好地方。韋爾申告訴記者:“作為一名畫家,住在這裡,我會情不自禁地想要繪畫,將所見、所思全部落到畫布上。心靈有感而發,才是真正的創作。” 

  米勞斯拿出了他這幾天所作的一幅畫。真不愧為表現主義畫家,只見整個畫面具象與抽象相結合,既有一些辨得出的水鄉民居細節,也有大片絢麗色彩,似乎講述著都市的繁亂。米勞斯說:“畫的名字叫《朱家角風情》,主要表現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講述其中的循導與反抗。”他表示,不管在世界的什麼地方,即使經濟再高速發展,也要保留一塊淨土,給人們以平和的生活環境。 

  米勞斯看到,各位畫家都拿出了自己近日的畫作。比如韋爾申的畫名叫《朱家角印象》,只有簡單的民居、河流、小船等元素,卻一下子提煉出了中國江南傍水而居的生活方式。而一直生活在朱家角的畫家李振東,則拿出一幅《池塘邊》引來中外畫家的關注,他獨辟蹊徑選取了朱家角集鎮外的鄉野,用豐富的色彩展現了池塘邊的生機,畫面中有雜草叢生的小路、參差不齊的河坡等,令人看了神往。 

  “借助藝術家們的畫布,朱家角也充分表達了自己。”看完這些畫作,不少業內人士如是說。對此,朱家角投資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古鎮能讓藝術發乎心靈、回歸自然,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方式。可以說,這次畫家寫生活動,不僅讓朱家角走進了畫家的視野,同時也將借助畫家作品走向世界,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這樣的活動,並不是朱家角的第一次。今年,第三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也在這裡舉行,國內外攝影師的鏡頭硬是把小小古鎮推向了世界平台。古鎮還引來眾多影視公司的青睐,目前已有36部影視在朱家角拍攝選景。 

  可以說,朱家角正在打造藝術活動的“嘉年華”,而這些活動為古鎮迎來了更多關注。 

  文化進入生活常態 

  一兩次的文化活動,並不是朱家角的目的。讓文化融入古鎮生活,才是更高追求。 

  據介紹,今年上海市老年書畫協會還來到朱家角,專門在此創辦了一個文化園地,取名為“德和藝苑”,是個集書畫創作、交友小憩為一體的場所。這些書畫愛好者看上的,除了有朱家角的水鄉風情,還有古鎮上日漸濃厚的文化氛圍。 

  兩個月前,國內首座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落戶朱家角。據介紹,館址就選在朱家角銀杏廣場附近的一幢三層木結構的古建築,該館將聘國家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先生為顧問,由藝界名家張立人先生任長期駐館表演大師,專事制作各類藝術作品。目前已列入收藏品的有長度為近40米的“龍當”,為國內博物館同類藏品之最;有國內稱罕的千年香樟木雕就的彌勒大佛;有獲國家級金獎的根雕作品《劉海》《上下五千年》《不老人生》等;此外,還有端硯、紫砂壺、泥塑、壽山石雕、青田石雕等藝術精品公開展出。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古鎮上已悄然集聚了10多家文化藝術展館。比如遠古文化館、稻米鄉情館、大清郵局、世界音樂會所等。據透露,以“土特產作坊”為主題的涵大隆,以磚雕博物館、藝術旅館及特色工藝品展示為主體的四民會館,以明清家具展示為主體的古建築展示群等一批藝術類項目,將於近期入駐古鎮。此外,不少商人也紛紛來到古鎮,主動商洽開設藝術品商鋪的事宜。 

  同時,居民的生活也變得與文化藝術難分難捨起來。前段時間,德國一家狂歡鼓樂團來到了朱家角作巡游演出。在一處廣場上,藝術家們冒著綿綿細雨,著彩裝、精化妝,吹、拉、彈、奏,給當地居民和來朱家角旅游的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其實,這樣的場景在古鎮上已不罕見。今年國慶期間,朱家角還舉辦“水鄉世界音樂季”,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樂隊奏響世界的音樂節奏,讓寧靜的古鎮著實火了一把,32場公益演出共吸引了5萬多名游客聆聽。 

  不知不覺中,“文化朱家角”概念浮出水面。有關方面透露,朱家角還是個書香古鎮,嗜書如命的村民有許許多多,全鎮11000戶家庭,藏書戶達到了8600余家,80%以上家庭藏書,全鎮民間藏書總數達到56萬冊,戶均50余冊,人均16冊,藏書千冊以上的家庭有51戶。目前,朱家角鎮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民間藏書之鄉”,這也是全國第一個申報“民間藏書之鄉”的文化古鎮。 

  藝術營銷:潤物細無聲 

  通過打造全新的文化形象,朱家角漸漸走出了古鎮只能“吃老本”的怪圈。 

  古鎮以藝術來營銷,是對還是錯?有關專家指出,文化內涵是古鎮生存的核心價值,同時它也在客觀上成了吸引世人眼球的法寶,這是順其自然的事情。文化藝術與商業並不矛盾,就怕不用心做文化,而是將其僅僅作為商業手段,那麼古鎮的文化形象會變得蒼白而虛無。朱家角將“文化”融入其形態和生活中,就是活生生的、毫不矯情的營銷。 

  朱家角投資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其實一直在尋找這座古鎮的核心競爭力,最終發現了自身的文化優勢:這裡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曾出過許多文人大儒……與此同時,他們還請來阮儀三等10多位專家、學者“會診”,開出了“要在打文化牌、留文化根上下功夫,給古鎮注入文化血液”的處方。於是,古鎮將文化納入規劃,並進行挖掘、部署。 

  如今,在朱家角古鎮的再造計劃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將不具文化含量的商業形態逐步置換,推出優秀歷史建築招商,希望能在完整保留原有歷史風貌的同時改造內部功能,再造為文化展示館和企業、文化人士的俱樂部、會所等。古鎮保護者們期盼,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朱家角會成為中外文化交融的生動展示區,也告訴人們“文化讓生活更美好”。 

  可以說,古鎮找到了核心競爭力,就是最好的營銷方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