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名編名記品味古鎮:“原味”的羅城太珍貴了!

名編名記品味古鎮:“原味”的羅城太珍貴了!

日期:2016/12/15 16:37:20      編輯:古代建築
                            拍攝古鎮生活
                           采訪古鎮居民

  三江都市報訊(記者 李昕鋒 劉平 文/圖)“好淳樸的感覺,就像一下子回到了兒時!”昨(10)日上午,來自全省47家媒體的編采人員及有關專家一行百余人來到犍為羅城古鎮,當地的原生態生活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午10時許,大家來到羅城古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著名的船型街。不長的一條街面兩頭窄、中間寬,盡頭的是靈官廟。另一頭的街兩邊房子房檐都靠在一起,互相交錯。古樸的木柱子石頭墩子支撐著的屋檐,是人們的娛樂休閒場所,不少居民在這裡喝茶、打牌、聊天。

  看到這樣的景象,名編名記們不斷地尋找著最佳的拍攝位置。不少記者並不滿足工作人員的現場介紹,不停地采訪古鎮的老人,了解有關古鎮的故事。

  阿壩日報副刊部主任吳冰凌告訴記者,羅城古鎮體現的文化與阿壩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阿壩州主要體現出茶馬古道文化,而羅城古鎮表現更多的是南絲綢之路文化。“這裡的人們生活非常悠閒,節奏也很慢,如果要打造旅游的話,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過多地干涉古鎮居民這種原生態的生活方式,而且要盡量予以保留。由於國內很多古鎮已經非常商業化,羅城古鎮對游客的吸引力會更大。”吳冰凌還計劃在回到阿壩州之後,馬上就寫一篇《印象·犍為》的新聞稿。“我打算用一個整版的文字和圖片表現犍為縣的各個方面,最主要就是羅城古鎮。”吳冰凌說。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日報高級編輯伍松喬更是稱贊羅城古鎮在四川古鎮裡當屬“No.1”,不僅僅是第一流,而且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名,“羅城太獨特了,這樣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談起羅城古鎮未來發展方向時,伍松喬表示:“原生態就是羅城最大的財富,單由羅城鎮來主導可能力量較為薄弱,至少應該是縣、市,乃至省級相關部門統籌考慮旅游發展道路,一定要充分聽取當地和其他地方文化、文史類專家的意見,小心翼翼地開發與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