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叢書》之《鄉土五書》首發日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古建築正是這千年文化精髓的重要載體之一,它生動形象,栩栩如生,以其視覺上的立體真實感、豐厚的質感與剛性的線條,讓國人無時無刻不在感知和認同於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數千年來,建築對我們而言,不僅意味著遮風避雨的好去處,更留下了一筆筆瑰麗的藝術財富。
伴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摩天大樓、鋼筋大廈占據了曾經帶給我們諸多歷史回憶的空間,轟隆作響之間摧毀的不僅僅是我們對歷史悠遠的回憶,更令人心痛的是深埋了那段承載著無數不可重現的史實。著名哲學家趙鑫珊曾說過:“建築的最高本質是人,是人性,是人性的空間化和凝固。”靜谧隱於繁華,落寞藏於久遠。古代建築得到的關注越少,我們關注的歷史就會越少;我們關注的歷史越少,古代建築就會因為忽視而慢慢淡出我們的視野,到那時,我們所缺少的就不僅僅是建築這個表象了。基於此,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毅然投身到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工作中,華潤雪花公司以其遠見卓識和廣闊胸襟,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此次,為了普及和傳承中國古建築知識,清華古建築研究所與華潤雪花公司攜手推出了系列古建築叢書,希望通過此套叢書喚起更多人對於古建的興趣及關注。
5月19日,《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叢書》之《鄉土五書》在清華大學禮堂首發。《鄉土五書》是繼《北京五書》後,清華古建系列叢書中的又一力作。《鄉土五書》包括《華北民居》、《浙江民居》、《華南民居》、《華中民居》和《西南民居》五個章節。對於各種典型民居,書中各章節以形制(what)和匠作(how)兩部分予以表現說明。書中濃縮了華夏古建鄉土民居中的優秀代表建築,向讀者展示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中國古代民居和以古村落為單元的中國鄉土文化。以期讀者朋友能夠更多了解這些文化瑰寶的歷史淵源、存在價值,並能盡己之力使之傳承下去。
《鄉土五書》歷時數年編纂,圖文並茂,堪稱最權威、最全面的華夏鄉土民居古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的圖解著作,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詳實描述民間鄉土古建歷史與現狀的優秀叢書,具有珍貴的史料意義。她為華夏古建文化的學術和科普讀物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既可作為古建愛好者的啟發之作,亦可作為旅游者的參觀指南。
中國古建築系列叢書的編寫工作將分五期完成,除已面世的第一期《北京五書》和剛剛首發的第二期《鄉土五書》外,第三期將以《裝飾五書》為主題展現古建裝飾之美。據悉,《裝飾五書》將於2011年2月出版,期待為廣大讀者及學術界帶來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