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柄奎:石奇含天地
日期:2016/12/14 10:51:52   編輯:古建築工藝
王柄奎 上海銀監局退休干部。愛好收藏,收藏有賞石、根雕、陶藝等。 本版圖片 高劍平
陳若茜
王柄奎的家中可謂“怪石嶙峋”。從室內的博古架到幾案乃至陽台,都擺滿了形形色色、錯落有致的賞石。他悉心地為每一件石頭配備了得體的底座,取了一目了然的石名。
約略統計,他收藏的賞石種類林林總總有幾十種,包括有四大名石之美譽的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湖北湘西的武陵石,南京棲霞山棲霞石,廣西幽蘭村幽蘭石;被並稱為“大漠三絕”的沙漠漆、風凌石、葡萄瑪瑙和同樣產於戈壁荒漠的雞骨石等。因生產地的自然環境千差萬別,石頭的形態和風貌也相去甚遠。
為了賞石撰文之便,王柄奎為自己取了一個充滿意趣的筆名——原野。他說自己對於石品的要求概包含於“原野”之中,那便是原出於山林之間,形體本“色”本“樣”,“野”生於自然之中,本體原“質”原“位”。他說自己對於石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原生態,玩石貴在象形,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和想象,賦予自然形態的石頭各種神色寓意,這是一種再創造,也是玩石的樂趣所在。但是現在的一些石商,為了售得高價,不惜給象形石的主體做一些人為的加工,比如後期在石頭上打個洞什麼的,對於這類“動過手腳”的石頭,王柄奎是不以為然的。
從天南海北的石頭原產地,到各地的石頭博覽會,到賞石市場,王柄奎覓石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遇到一塊合眼緣的石頭,王柄奎千方百計也要把它搬回家。
王柄奎對於如何賞石也頗有心得。家中擺放的賞石外行人視之已頗能感受到幾分野趣,然而經他一番解釋,更能體味其匠心獨具之處。比如博古架上一塊數年前從產地藏石家手中收到的武陵石,這塊石頭長43厘米,寬15厘米,高13厘米,呈懸崖式長腰形。中間有四個石窟,窟內有洞,洞內套洞,洞有四根魚尾狀的石柱支撐。王柄奎覺得其狀似浙江衢州的“龍游石窟”和安徽黃山“花山謎窟”的石柱一般,遂給它取名為“天涯石窟”。為了令“天涯石窟”更顯偉岸,王柄奎還特意找到一位紅木藝匠為其配了一個紫檀的底座,“石頭本身不高,底座有意做低,相比石柱顯得變高了。”之後,在底座之上,石窟之下,王柄奎又放了一葉小舟的實物模型,營造出一種天涯孤舟的意境。
另一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千層石《孤山靜寺》。據王柄奎介紹,千層石是沉積巖一種,紋理呈層狀結構,在層與層之間夾一層淺灰巖石,石紋成橫向,外形似久經風雨侵蝕的巖層。在一次奇石博覽會上,王柄奎覓得一塊千層石,石表完整,紋理清晰,敦厚凝重,宛若一座陡峭、險峻的孤山。經過一番構思,他找到玩石界的老匠人,用青田石刻,在山腳右側的曲徑通道順勢“修建”了一座寺廟,並用“佛牆”圍之。如此一來,一座千年古剎依山臨崖而建的畫面躍入眼簾,不禁予人一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王柄奎說,尋覓到一塊漂亮且完好無損的石體固然重要,他亦很重視在石體上配一些小小的實物為點綴,為奇石營造一種獨特意境。而一個恰到好處的底座也可以起到畫龍點睛和錦上添花的作用。 從“瑪瑙玉龜”、幽蘭石“桂林山水”、棲霞石“盤陀峰”、“靈璧鷹”到“沙漠漆金蟾”,每一塊石頭王柄奎都能講出類似的奇巧構思,而他尤為喜歡那類名山大川、亭台樓榭的意境,於是他的很多石頭都是形似山川,更以山川之名來命名,仿佛各處的自然勝境盡收於那一斗室。
然而,這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之所以能把石頭玩得如此活色生香,這些看似信手拈來的構思,絕非他閉門造車、牽強附會所能成行,他所到之處說出來讓人瞠目:從玉門關雅丹魔鬼城到新疆吐魯番火焰山、以丹霞地貌聞名的丹霞山、張家界武陵山、福建太姥山、內蒙古哈圖石林、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英國西南索爾斯伯裡的史前巨石陣、澳大利亞大堡礁、新西蘭羅托魯阿火山公園……
Q&A
收藏十問
Q:你怎麼走上收藏之路的?
A:從小就熱愛藝術,工作之後看到自己喜歡的,經濟上能承受的就買一些。
Q:你記憶中最早的藏品是什麼?
A:花五塊錢買到的一塊小的太湖石。
Q:你最喜歡的藏品是什麼?
A:命名為《天涯石窟》的武陵石。首先武陵石就是我最喜歡的石頭品種之一,意境、造型也都是我喜歡的。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麼?
A:對賞石的要求是要原生態的,不要後加工的。
Q:藏品主要通過什麼渠道收藏?
A:各處名勝古跡、石頭原產地;各種石展、奇石市場。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嗎?
A:百來塊。
Q:你覺得自己是收藏家嗎?
A:在奇石收藏方面算是吧。
Q:你覺得收藏帶給你的最大樂趣是什麼?
A:老有所樂、寫點文章。
Q:收藏中遇到過赝品或挫折嗎?
A:假的很多,比如後加工的,人工鑿出來的洞,通常我都可以辨識。
Q:有一天能放棄你的藏品或捐出嗎?
A:我現在還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