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徽州古村唐模游

徽州古村唐模游

日期:2016/12/16 18:13:55      編輯:古代建築
    不經意間,我們在安徽尋覓到一個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古村,位於黃山腳下40公裡處,這就是唐模古村。
    
汪氏唐朝年間建造的村宅
    
    唐模,是汪氏始建於唐,發展於宋元,盛於明清,村落在選址和布局上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風水理論認為:水是財富的象征。“水口乃地之門戶”是“一方眾水總的出處”。在唐模就有一條檀干溪貫穿全村,潺潺水街從村口流經每家每戶。從村中流出的小溪穿過一座座小石橋,翻越一道道攔水壩,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嚴謹而精細的水口建築,使它成為徽州水口建築的代表,也是目前皖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水口建築群之一。
    
    由於一場大火,汪姓人氏的祖先把一半的唐模賣給姓許的大族。由此,唐模就由汪、許兩大姓世代依水居住於此。
    
村後花園是西湖的微縮版
    
    唐模村中田園風光和長廊裡的美人靠(讓走累的人歇腳和避風雨的),與江南水鄉別無二致,但它的別致就在它的水口園林和潺潺水街,水街上的十座石橋,建築形式各不相同,人稱十橋九貌。其主橋高陽橋,是古徽州僅存的、保留完整的雙孔廊橋,由唐模許氏為紀念河南高陽郡建於清雍正年間,民間又稱“觀音橋”。
    
    而檀干園是清初唐模富商許以誠為了卻70歲老母親想去杭州西湖的心願,模擬西湖的景致,歷經三年半時間,造出一個微縮版的小西湖,湖上樓台亭閣、假山怪石,曲徑通幽,以供老母頤養天年。所以,後人又將小西湖稱為“孝子湖”。湖的兩旁參天古木中還蜿蜒著一條已龜裂的青石板古徽道。花園的盡頭,一座同胞翰林坊,是清康熙年間,許承宣、許承家同胞兄弟倆皆考中進士,朝廷為之樹“同胞翰林”石坊以示表彰。
    
藏有十八方歷代名家石碑
    
    進入檀干園的鏡亭,裡面珍藏著宋、元、明、清時期名家真跡藏碑18方,分別為朱熹、蘇轼、倪元璐、趙孟頫\、文征明、查士標、蔡襄、黃庭堅、董其昌、祝枝山、羅洪先、羅牧、程京萼、陳奕僖、八大山人、陸岳、鄭簠的書法真跡。而這個鏡亭建於清初,又是文人雅士、社會名流賞文會友的地方。  王慧萍
    
【旅游提示】
    
    自駕車,滬杭高速轉徽杭高速,歙縣出口,到唐模景區9公裡。唐模古村落門票55元/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