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廣東發現明代龍泉窯系青瓷窯場

廣東發現明代龍泉窯系青瓷窯場

日期:2016/12/14 12:27:41      編輯:古建築保護
    近日,廣東省大埔縣三河鎮余裡村傳出消息,發現一處保存較好、規模宏大的青瓷窯址,經過專家鑒定,屬於明代龍泉窯系青瓷窯場,也是廣東境內已知最早的仿龍泉青瓷窯業遺存。

    余裡窯窯址地處大埔縣三河鎮余裡村水口山尾陲,2013年10月,多個部門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為400平方米,考古工作組發掘探方4個,探溝1條,揭示龍窯遺跡4座。遺址中有大量廢棄堆積瓷碎片和匣缽,出土大量青釉瓷器殘件,種類有碗、盤、杯,碟、瓶、爐、硯台、蓋罐、燈盞、燭台、印模等十余種日常用瓷以及窯具匣缽、窯墊等生產工具,燒造制作流程等附屬建築均有遺跡保存,遺物豐富。產品燒成采用南方地區流行的龍窯,用匣缽裝燒,燒制特點和產品特色與龍泉窯產品如出一轍。

    龍泉青瓷窯系規模龐大、影響深遠、內涵豐富,是世界陶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據了解,龍泉青瓷窯系主要分布在龍泉市,占全部窯址數的70%以上,除麗水市轄9個縣(市、區)都設窯燒制外,溫州市的泰順、文成、永嘉,金華市的武義,以及福建省的浦城、松溪等周邊地區也都曾經設窯燒制龍泉青瓷。

    “廣東這處窯址的發現,證明了明代龍泉窯青瓷的影響范圍比之前所了解的要深遠得多。”龍泉市青瓷博物館館長周曉峰告訴記者,廣東省大埔縣三河鎮距離龍泉660多公裡,此處發現龍泉青瓷的窯場,說明龍泉青瓷當時的影響已經不僅僅在周邊縣市,而是輻射到了廣東沿海一帶,帶動了當地窯業的發展。周曉峰說,大埔縣窯址所處的地理位置瀕臨韓江,水運便利,此次發現的窯址規模又如此之大,挖掘出了4條龍窯,說明當時海內外市場對於龍泉青瓷的需求量很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