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邯鄲故城
日期:2016/12/15 15:01:16   編輯:古代建築中國戰國時期趙國都城遺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區及其西南郊。總面積約1888萬平方米。全城分廓城與宮城,兩部分相距60余米。據考查,廓城興起於春秋時期,戰國加以擴充,是趙都主要組成部分。漢代為趙王如意的都城。漢以後逐步衰廢。宮城營建於公元前 386年趙都遷邯鄲前後,毀於秦朝末年。1940年日本人曾進行局部調查挖掘。1964~1965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和邯鄲市趙王城文物保管所對宮城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與鑽探。1970年以來對廓城進行調查鑽探,同時配合工農業建設工程進行了局部的清理發掘工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宮城 習稱趙王城,由西城、東城、北城組成,平面似品字形,位於今邯鄲市西南 4公裡處,城內面積約505 萬平方米。
西城平面近方形,每邊長 1390 米。四周城牆均存,寬20~30米,最寬處達52米,殘高3~8米,每面各有兩門。城內地面保存夯土台 5座,其中以中部偏南的“龍台”最大,台基邊長264~296米,殘高16米。龍台及以北的 2號、3號夯土台,構成南北中軸線,兩側地下殘存夯築基址多處。
東城略小,與西城僅隔一牆,平面近長方形,東西最寬處 926米,南北長 1442米。四面城垣寬 20~40米,殘高2。8~6米,現存南1門,北2門。城內偏西現存夯土台 3座,以“南將台”、“北將台”規模較大,附近尚有地下夯築基址多處,組成東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建築群。
北城位於北側,平面不太規整,東西最寬處1410米,南北長1520米。地上城牆僅存西牆南段,城牆寬30米左右,殘高 2~7米,現存南面3門,城內和城西各存夯土台 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