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文物普查 河北邯鄲發現15處舊石器時代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6:42   編輯:古代建築近日,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河北省普查第一站邯鄲地區文物普查田野工作已順利完成。5月8日,普查隊將移師承德,預計國慶節前完成承德地區文物普查工作。
經初步整理,此次普查在邯鄲地區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共計3465處,其中古遺址989處,其中包括15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和石器加工場,證明了自舊石器時代早期以來古人類就一直在河北省的該地區繁衍、生息。
發現15處舊石器時代遺址
在邯鄲地區的文物普查中,一項重要的成果是發現了15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和石器加工場。
其中在武安發現的白沙坡石器加工場、迂城水庫石器加工場面積巨大、石制品極其豐富,這在河北省尚屬首次發現。為研究當地新、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石制品來源提供了重要線索,對研究史前人類的生產、生活及其活動范圍具有重要意義。
在涉縣新發現的西遼城遺址、虎頭山遺址、偏店遺址,加上曾經發掘過的新橋遺址,以可靠的地層關系向我們展示了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晚期的基本完整的文化序列。
文化遺存梳理發展脈絡
邯鄲地區文物普查第二個重要成果是新發現了上百處漢代、戰國、商周以至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文化遺存,對研究當地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具有重要意義。
永年縣西陽城鄉通頭村仰韶文化遺址,面積約25000平方米,文化層厚0.3~1.6米,為研究河北南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在邯鄲縣康莊鄉康莊村北台地上發現的康莊先商-戰漢時期遺址,面積達7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5~1.2米,地表及斷面上文化遺物非常豐富,是研究河北南部先商、商和戰國秦漢時期文化的一處重要遺址。
民居建築群指引建築史研究
邯鄲地區文物普查第三項重大成果是新發現的一批元、明、清古建築和一批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文化內涵較豐富、地方特征較鮮明的傳統民居建築群。
邯鄲市峰峰礦區發現的晚清-民國時期大規模“寨堡式古民居建築群”,占地面積達四萬多平方米,當地人俗稱“王家大院”。大院集居住與防御功能於一體。木雕、磚雕頗為精美,文化韻味深厚。在武安市管陶鄉發現的萬谷城古村落,背山臨河,高低錯落,與周圍自然環境非常和諧,建築、街道、市場、墳茔、廟宇等均保存完整。(河北青年報 付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