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在古城鎮開發中如何把握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在古城鎮開發中如何把握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日期:2016/12/14 10:11:58      編輯:古建築保護

 ——以湖南靖州渠陽古城為例

 

    靖州,全國唯一的苗族侗族自治縣,地處湘西南的一個神秘地方,經歷了千年歲月的沉澱,“八邦會靖”的繁榮,如今又承載著二十六萬苗侗漢各族人民跨越式發展的夢想;渠陽古城,渠水蜿蜒流淌,往日“見船不見水,見排不見江”的盛況只能憑殘存的碼頭會館去想像。

    我公司積極探索古城鎮開發中傳承歷史文化和創新發展的辨證關系,在傳承與創新中推進渠陽古城的開發。

    一、渠陽古城現狀分析

    渠陽古城,也稱靖州古商城,建於後晉,明朝時成為湘黔桂三省邊界地區的商業重鎮,清乾隆以後更是形成了“八邦會靖”的繁榮局面。古城是楚王與五代時期苗侗領袖楊再思交戰的古戰場,也是歷史上湘黔桂三省(區)邊界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豐富多彩的苗、侗民族文化是其一道绮麗的風景。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古城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性開發,目前古城遺跡僅剩下以土橋街為核心的三條歷史街區,原真性文化承載物缺失。

    古城現存的主要問題一是防洪壓力大,若發生20年一遇的洪水,就會淹沒老碼頭至街巷的區域,建設防洪設施難以保住沿河建築;二是古城現有民居保護價值不大,除11個縣級文物保護點之外,大部分建築保護價值不大,若要全部拆遷,有一定工作難度以及資金壓力;三是古城建築風貌混亂,環境衛生狀況不佳,居民居住條件差;四是土地價值不高,商業開發難度大。

    二、古城開發的難點

    渠陽古城的開發所面臨最大的難題——是以保護為主還是撤掉重建?

    若選擇以保護為主,保留古城原貌,保護現存的古街區,未來發展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渠陽古城與附近的黔陽古城、洪江古城整體特色相近,且在資源品級、風貌保存方面不如後兩者,很可能會被形象遮蔽,難以進行旅游開發。若選擇完全拆掉重建轉而發展房地產,就意味著完整地毀掉了歷史,湮滅了文化,是沒有社會責任感的做法。

    三、問題解決方案——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1、開發理念

    用傳承與創新的理念去解決渠陽古城的開發問題,我們要傳承古城的歷史文脈,傳承苗侗民族文化,傳承古城歷史街區的肌理以及建築風貌;同時在建築空間、消費空間、融資模式、經營模式等方面大膽創新;通過旅游產業的植入,對渠江兩岸環境的整治,舊城的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城市土地價值,創造縣域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古城改造為具有新功能的新天地。

    古城的文脈不僅指古城的傳統格局和風貌,還包括古城發展的歷史延續和文化特色。歷史街區的效果、生活性和市俗性反映了古城某一歷史時期的風貌特色,歷史街區中返璞歸真的居住形態——個性與交往空間的並存是一種本質性的需求,是人們追求物質生活時的精神場所。因此,應該保留古城歷史街區的肌理,作為古城再造的基礎。要努力尋求歷史文化街區與現代商業成功結合的經營模式。在保護與開發的基礎上,形成匯聚苗侗風情體驗、餐飲、購物、宅院酒店、娛樂休閒、商務會議、情景再現等業態的苗侗風情之城,構成渠江兩岸獨特的吸引元素和靖州語匯。要實施經營城市的戰略,加快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的轉變,通過多樣化的融資方式,開辟城市建設資金的新來源。

    2、總體定位

    古城的產業定位為發展休閒、娛樂、餐飲、購物、院落式酒店、商務、會議和旅游房地產的產業聚集區;將其功能定位為靖州的“城市客廳”、“休閒娛樂及夜生活中心”,把渠陽古城打造為靖州的“城市名片”,使之成為靖州旅游的主要承載體之一。

    3、具體發展策略

    (1)完善功能分區

    設置入口服務區,依托渠陽古城現存歷史街區打造文化觀光體驗區,構建苗侗風情體驗區以及苗侗風情休閒帶。

    (2)文化價值的提升

    一是文化的植入:包括古城文化的直觀、靜態展示,如雕塑、建築等;二是文化的演繹,把節慶文化、民風民俗等融入到主題娛樂、參觀游覽、活動表演中;三是文化的延伸,將傳統文化元素延伸到商業領域,構建文化商業休閒多產業模式;四是文化的創新,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伸,加入現代人對休閒生活的需求,把文化創新的價值落實到游客的生活方式中。

    (3)建築風貌的打造

    對原已定為保護單位的建築要按規定要求進行嚴格保護。在原有歷史街區基礎上,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引入多義景觀概念,營造景觀意象,通過挖掘該區域的文脈進行景觀重塑。充分利用苗侗傳統建築元素,在傳統建築外殼中植入嶄新的功能。建築外觀為傳統苗侗風情,而建築內部的結構則按照21世紀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

    利用條石構築退台式防洪堤,防洪堤上形成休閒空間,依地勢修建吊腳樓,可同時滿足防洪需求、景觀需求和休閒需求。沿河修建苗侗風情建築,二重檐民居,修築親水平台,保持親水環境和沿水而居的建築形式。保持傳統的街巷機理、碼頭空間,拓展沿河休閒空間、街巷購物的娛樂空間。營造鼓樓、風雨廊道和親水廣場等開放空間,苗侗風雨橋連接渠江兩岸休閒空間,同時也增加了風雨橋上的觀光休閒體驗。

    (4)商業業態的選擇

    要依靠富有文化內涵、內容豐富、風情獨特的產品與業態打造,形成以旅游、休閒為主,集餐飲、購物、娛樂等功能於一身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苗侗文化氛圍的復合型休閒、文化、娛樂中心。

    結語——古城、古鎮、古村落都是我們祖先的遺產,是我們與歷史之間的“橋梁”,亦是我們傳授下一代,告訴他們祖先的存在之物證。沒有它們,我們只有“空間”而無“時間”。

    希望渠陽古城的開發模式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成為古城鎮開發的新的突破,但也需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