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仨處考古遺址進入國家隊
日期:2016/12/14 12:28:24   編輯:古建築保護泥河灣遺址群
元中都遺址
趙王城遺址
近日,我省陽原泥河灣、張北元中都、邯鄲趙王城三處遺址正式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這也是河北省文保單位首次入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接下來,三處遺址經修繕,有可能於2015年成為我國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亮點
建成後能現場看考古
近日,我省陽原泥河灣、張北元中都和邯鄲趙王城三處遺址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我省文物局項目處處長張文瑞介紹,目前,這三處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關保護總體規劃已經省政府批准公布,並組織編制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計劃書和文物影響評估報告。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可不只是個公園。
張文瑞表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考古挖掘的遺址上建立,以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人們能在公園游覽、觀賞考古成果的同時,‘探秘’考古挖掘現場,因為公園本身就是一個不間斷進行考古的場所,這也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最大亮點。”張文瑞說。
拿此次立項成功的元中都遺址來說,遺址郭城區域勘探工作尚未完成,公園一旦建成,大家將能目睹考古專家現場探秘古建築及其大殿的連通方式。
追問
河北為啥來晚一步?
2010年10月,中國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包括圓明園考古遺址公園在內的12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及第一批23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兩名單共涉18個省市自治區,卻沒有文化文物大省河北。“公園”立項,河北為何姗姗來遲?
張文瑞表示,申請建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考察項目重重,遺址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在全國范圍內具代表性,區位條件如交通可達性、周邊設施也要一應俱全,是否有政策資金支持和不斷地進行考古挖掘工作更是決定了遺址能否立項成功。
投入不足、遺址基礎設施不完備是制約我省大遺址保護、不能及時申請立項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次,為立項成功,我省文物部門和三地地方政府早在3年前就進行了充分准備。立項後,我省文物部門還將按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規劃標准營建,期待兩年後的2015年,審核通過、成功掛牌。
遺址名片
泥河灣遺址群
位於張家口市陽原縣泥河灣盆地桑干河兩岸,已知泥河灣盆地最早在175萬年前就出現了古代人類活動,其後歷經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完整,連續性強,時間跨度大,成為中國乃至東北亞舊石器時代文化最豐富的地區。1978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泥河灣附近的小長梁東谷坨發現了大量舊石器和哺乳類動物化石,199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之一。
元中都遺址
位於張家口市張北縣,為蒙元四都之一,元中都遺址的發掘是我國城市考古特別是元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對研究這一時期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考古學資料。遺址原稱“白城子”,通過1998年開始的考古挖掘,確定其為元中都遺址,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趙王城遺址
位於邯鄲市,是趙邯鄲故城的宮城部分,是目前戰國時期列國都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的典型標本,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研究我國歷史、都市發展史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