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淳化甘泉宮遺址去年考古發現12處同時代遺址

淳化甘泉宮遺址去年考古發現12處同時代遺址

日期:2016/12/14 12:21:56      編輯:古建築保護

甘泉宮遺址保護區內有一石鼓

    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去年各類考古工作成績,作為課題性考古之一的鹹陽淳化縣甘泉宮遺址去年考古發現12處同時代遺址,考古調查已經覆蓋面積10平方公裡。

    西漢時的國家祭祀中心

    甘泉宮遺址位於淳化縣北部的鐵王鎮涼武帝村,是秦直道起點,西漢時期的國家祭祀中心。2006年被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遺跡有外牆、門阙、大型建築夯土台基、西門門址等,遺址內涵豐富,保存狀況較好。

    甘泉宮也稱為雲陽宮,曾是秦代的離宮,後來由漢武帝在此基礎上擴建而成。根據唐《括地志》描述甘泉宮為:“宮周十九裡,宮殿樓觀略與建章相比,百宮皆有邸捨。”秦始皇時曾建甘泉宮前殿通於骊山。西漢時漢武帝經常在五月開始在甘泉宮避暑,八月回都。甘泉宮為漢武帝僅次於長安未央宮的重要活動場所,它不只是統治階級的避暑勝地,而且許多重大政治活動都安排在這裡進行。

    發現12處同時代遺址

    去年9月至12月,考古工作人員對甘泉宮遺址進行室內與室外兩部分考古調查,截止目前考古調查覆蓋面積10平方公裡,發現12處同時代遺址,包含陶窯遺跡兩處、夯土牆遺跡一處、墓葬封土或建築台基42座。

    考古發現,甘泉宮遺址的外牆由夯土築成,殘高5米,周長約5668米。外牆內及附近地表存有8處夯土台基和西漢石熊、石質柱礎、宋代石鼓,在西牆西南還發現石砌排水管道。歷年來考古工作人員在甘泉宮遺址內外采集多件石柱礎、鋪地磚、空心磚、筒瓦、板瓦、瓦當以及圓形、五角形陶質排水管道、五铢銅錢等遺物。據最新考古調查遺址總面積超過1000萬平米。

    此次考古工作以甘泉宮外牆內遺址為重點對象,通過田野考古工作,工作人員全面掌握了外牆內遺址空間布局、范圍結構、道路走向、排水管網以及8處夯土台基的功能;結合城外發現的遺跡、遺物探討遺址區的分布范圍、功能區分、山前建築的防洪設施、秦直道起點。

    此次調查,不僅初步明確了甘泉宮遺址的四個方向的最遠到達地點,掌握了牆外遺址的分布特點,也為探討秦直道與甘泉宮的關系、山前宮殿建築防洪設施及明年考古工作的開展等提供了有益的線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