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建設傳統特色文化生活之鎮

建設傳統特色文化生活之鎮

日期:2016/12/14 10:02:13      編輯:古建築保護
建設傳統特色文化生活之鎮
 

  三河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左傳》中記載的春秋時期吳楚相爭的“鵲岸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在歷史長河的積澱中,三河形成了古河、古橋、古街、古圩、古廟、古台、古戰場、古民居、古茶樓等“八古”景觀。近年來,在城鎮化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傳承文化與改善民生相得益彰的基本理念,做到了科學規劃、統籌發展、和諧共生。

  科學規劃,是保護古鎮的基礎所在。古鎮集厚重的歷史和人文內涵於一身,是反映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橋梁和媒介。怎樣讓古鎮既適應現代化發展又使其歷史文化熠熠生輝?為此,我們制定並實施了《三河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條例》和《三河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圍繞“徽中典型水鄉之鎮”主題,保護“小橋、流水、人家”為主的自然景觀風貌;圍繞“清朝繁華貿易之鎮”主題,保護已公布和待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特色歷史地段、歷史風貌遺存;圍繞傳統特色文化生活之鎮,保護古鎮原有的街坊格局、店宅格局、民俗生活,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的民俗風貌。一句話就是,在規劃的保護下,在城鎮發展中該拆的拆,不該拆的一片瓦也不能動。

  統籌發展,建設基礎設施與開展特色創建。首先,我們保護開發劉同興隆莊、楊振寧舊居、孫立人故居、國粹樓、大夫第、萬年禅寺、古城牆等文化遺存,在發展旅游業同時,重點考慮建設基礎設施與開展特色創建。其次,我們近年完善了鎮區路網,改造了50.2萬平方米各類建築,鋪設青石路面6萬平方米,既保持和延續了千年歷史風貌,也改善了民生。針對群眾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我們在堅持“修舊如舊”和“新中寓舊”的前提下,規劃建設了外觀粉牆黛瓦的現代化“徽派民居”,與古鎮風貌渾然一體。

  和諧共生,文化保護和產業發展相得益彰。古鎮留有比較完整的皖中徽派建築群和民間傳統文化,既是歷史文化難得的科研范本、極具經濟價值的旅游資源,也是百姓賴以生存發展的特色優勢。結合文化保護和旅游發展,我們大力建設美好鄉村,注重發展特色農業,鼓勵引導農民發展“一村一品”和農業莊園經濟,精心打造了西湖藕粉加工基地、沿豐樂河百裡長塘養殖帶、沿巢湖水生蔬菜產業帶等。現在三河古鎮的年游客接待超過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益達3億多元,人民群眾在旅游接待、商品銷售、文化表演和服務業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實惠,文化保護的自覺性與日俱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