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電氣化建設讓古村“靓”起來
日期:2016/12/16 18:35:49   編輯:古代建築電力施工隊員在桂峰村拆除舊電表。張玉生 攝
尤溪電力施工人員在桂峰村敷設電纜。
尤溪供電員工在電桿上牽線接電。
尤溪電力施工人員在桂峰村敷設電纜。
尤溪供電員工在電桿上牽線接電。
尤溪供電員工在桂峰村變壓器配電裝置上作業。
連日來,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20多名電力施工隊員正在村民房前屋後緊張有序地忙著進行電網改造。據了解,福建省尤溪縣供電有限公司近期投入50多萬元對桂峰村實施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改造,助推該村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讓這個文化古村"靓"起來。
群山環抱的桂峰村距尤溪縣洋中鎮約10公裡,福銀高速公路從山腳下挖一條長長的隧道一穿而過,古老的桂峰就擱在了山頭上。 桂峰村滿眼皆古,可以說是“厝厝均有文化,滿街都是歷史” ,典籍中記載有“桂峰八景”。 桂峰整個村落的古屋建築均依山就勢分布於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村中有小溪澗蜿蜒纏繞,因為地勢較高,高高的基礎全是由石塊疊成,古橋、古巷、古樹、古碑刻、古祠堂和古民居等至今保存完好,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歷史風貌。村莊保護區占地面積13公頃,傳統街區建築群面積2.6萬平方米,現存39幢古建築中,最早的建於明代後期,而數量最多的則是清初建築。去年6月9日,桂峰村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據記載,桂峰之所以會成為古鎮名村,與蔡姓結下了不解之緣。北宋端明殿學士、書法家蔡襄的後裔、九世孫蔡長來到這裡,“承祖訓避世築居”,一代又一代耕讀傳家,至今已有760多年了。
在桂峰村,記者看見全村的古建築均為土木結構,各幢房屋連成一片,房屋的上空是縱橫交錯的電力線路、閉路電視線和電話線。這個村2000年進行過電網改造,當時架空電力線采用的都是裸露的鋁導線,有些居民房外的用電導線經過8個年頭的風吹雨打已經破舊不堪,既存在著較大的用電安全隱患,又影響了古民居的風貌。
為了確保桂峰村民安全可靠用電,保護古民居,助推這個歷史文化名村進行旅游開發,尤溪供電公司今年初把桂峰村電網絕緣化建設改造列入計劃,對這個村電網建設進行了詳細的規劃,把架空電線下地、入戶電線絕緣化更新改造列入重點,提前組織技術人員完成了現場勘察、方案制定、設計以及工程前期的准備工作。今年6月25日,尤溪縣供電公司組織了20多人的施工隊伍進駐桂峰村,全面鋪開了對這個村電網進行絕緣化的建設改造。
7月11日,記者在桂峰村古民居房前屋後看到,電力施工人員正頂著烈日緊張地敷設電纜線。洋中供電所副所長楊笑旺介紹說,由於架空電力裸導線穿越村莊上空有礙美觀,而且電力線、電視線和電話線這"三線"跨越極不安全,供電部門先對村中能夠用電纜進行下地的架空電力線進行下地,對部分難以下地的地段用絕緣的集束導線沿小巷屋檐下鋪設,等到電網改造工程竣工後,拆除掉村莊上空的電力線路和拔掉電桿,這個村的環境就美觀了。
在一排4幢連在一起的土木結構房屋前,筆者只見有的電工在拆除原來的舊電能表,有的電工則在安裝新電表箱和電能表,還有的電工在用阻燃PVC管敷設絕緣導線,每個場地都有身穿紅馬夾的安監人員進行安全監護。施工人員告訴筆者,為讓村民用上安全電、放心電,又考慮到這些古雅木板房的防火問題,我們把沿木板房屋檐下敷設的絕緣導線給套上阻燃的PVC管,進行防火保護,以保證電力線路對民居的供電安全。接下來,我們要給村民安裝一戶一表,義務為村民家裡更換新導線,讓村民用上高質量的電能。
盛夏時節,驕陽如火,由於桂峰村的電網改造工程工期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電力施工沒有停歇。在古村旁的水泥電桿上,當日記者看見電力施工人員在高桿上緊張地接入戶電源線,桿下人員密切配合,只見汗水已濕透了他們全身,可接線工作仍有條不紊進行。
洋中供電所所長張升國告訴筆者,桂峰村電網改造工程總投資50多萬元,將對340多戶古民居的0.4千伏以下線路進行改造,更換表箱135個、表計405架,鋪設電纜410余米,分別更換集束導線和護套線10000米、6000米,鋪設PVC管8000多米,工程將於7月20日全面完工,以確保村民用上安全電和放心電,為古民居的保護、開發提供安全的電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