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新疆新發現補上焉耆考古拼圖

新疆新發現補上焉耆考古拼圖

日期:2016/12/14 12:12:45      編輯:古建築保護
    考古工作者經過對和碩縣紅山墓群兩次發掘後,在察吾呼文化方面再次收獲了新發現:紅山墓群墓葬、祭祀遺跡和房址,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聚落,摸清了察吾呼文化的面貌。

    24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王永強說,這一發現不僅拓展了察吾呼文化的內涵,更有利於對焉耆盆地史前晚期局部區域考古學文化的整體面貌、發展進程、文化關系等方面進行更系統的研究。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於去年7月和10月,深入紅山墓群內部,進行了兩次發掘,共在墓地、居址出土器物近500件。

    按質地可分為陶、鐵、銅、骨、金、木、石、玻璃等,其中以陶器,尤其是彩陶最具特色。彩陶紋飾呈三角紋、菱形等幾何造型,構圖嚴謹,設計工藝非常純熟。

    王永強表示,從對出土陶器的碳14測定數據分析,其年代距今2500年至3200年之間。從墓葬形制、葬式風格以及隨葬品特征來看,紅山墓群無不傳承著察吾呼文化的傳統,在文化屬性上同根同源。從墓地整體布局和文化特征看,當屬察吾呼文化中晚期遺存。

    同時,在絕大多數豎穴石室墓墓葬內發現有羊骨、馬骨等動物骨骼,王永強說:“這些骨骼反映了這一時期墓葬有隨葬羊肉、馬肉等肉類食品的習俗。”

    和碩紅山墓群由紅山溝墓地、紅山墓地、烏蘭托裡蓋墓地共三處墓地組成。在此次發掘過程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居址、祭祀石圍等遺跡,共計發掘房址1座,祭祀遺跡14處,墓葬38座。墓葬依其形制差異分為豎穴石室墓(37座)、豎穴土坑墓(1座)。

    “察吾呼”蒙古語意為“有懸崖的溝”。察吾呼文化是新疆史前時期的考古學文化。自從1983年在和靜縣察吾呼溝第一次發現並以此地名正式命名以後,就被學術界普遍接受。察吾呼溝的獨特彩陶文化,成為考古學中的重要研究對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