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梯

湖廣會館
備受關注的渝中區下半城歷史文化街區規劃,已初顯輪廓。9月18日,記者從全市文物工作會議上了解到,該街區的初步規劃已經出爐,主要涵蓋了十八梯、巴縣衙門、湖廣會館三大片區,重點項目則涉及到南宋遺址片區保護利用規劃、凱旋路總體規劃設計等。
下半城有多大?48.27公頃
下半城是重慶母城文化的發源地,曾經水陸交通發達,百業興旺,沉澱下多種歷史文化形態。
“單從種類上說,就有府衙文化、會館文化、移民文化、碼頭文化、陪都文化等多種形態。”渝中區文廣新局副局長吳輝說,盡管下半城擁有諸多“文化光環”,但在城市高速發展時期,該片區發展明顯滯後,形成了與上半城CBD商圈不協調的強烈對比。
這片“老重慶味”十足、市民耳熟能詳的下半城,究竟有多大?
規劃中,渝中區披露的數據是:48.27公頃,其范圍為沿中興路至較場口,至新華路沿線經打銅街,至東水門、湖廣會館外圍地區,再經過太平門、郵局巷、順城街、解放西路,最後與中興路合圍,涉及到望龍門、儲奇門、南紀門等老街道。
綜合開發南宋老鼓樓衙署遺址
位於下半城的南宋老鼓樓衙署遺址,今年剛跻身“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文物點,該遺址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也提供出廣闊的保護利用空間。
據了解,該處規劃范圍初步劃定約21公頃,將形成集古跡保護、文化展示與教育設施建設為一體的綜合區域,既能讓市民暢游歷史文化之河,也能讓校園內的孩子們受母城文化耳渲目染,增強對重慶這座城市的自豪感。
另一處關注熱點則是凱旋路片區,區內有海關總署、李耀廷公館、古城牆舊址等歷史文化遺址,總規模約30萬平方米。該片區將借鑒國內優秀歷史街區保護利用案例,打造出環境、文化、產業效益兼得的高品質城市空間。
吳輝表示,由於下半城規劃涉及到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渝中區將引入一批開發資金雄厚、有文化責任感的合作單位,攜手共建重慶“母城文化誕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