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倚邦的古石道是馬幫行走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
近日,筆者陪上海國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預計投資200余萬元拍攝《古道西風》作者到勐臘縣易武鄉和象明鄉采點。攝制組到了象明倚邦古鎮,看到古鎮街道兩旁拔地而起的鋼混結構的平房,天藍色的鐵皮房,正在改變著古鎮的原貌,記載著幾百年歲月打磨的壓茶石,有的拿來做建房的柱腳石,古鎮周邊青石板鋪就還幸存的一小段古道,受到人為破壞。據說古道的石板下面因壓著古代的銅幣而被人翻起尋找,財神廟的古遺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為損壞,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
方圓2000多平方公裡的古六大茶山,曾有輝煌的過去,它們是中國普洱茶的搖籃,倚邦古鎮則是引領茶山潮流,彰顯民族文化的一塊歷史豐碑。但是,當我們踏著坑凹崎岖的林中公路來到倚邦古鎮時,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殘破的古道,陳舊的房宿,清冷的街景,眼前的倚邦古鎮,除那條踏磨得光滑清亮的石板路,再難找出往日街市的形貌。為此,筆者呼吁:“倚邦古鎮亟待保護!”
筆者建議,倚邦古鎮首要問題是先得到保護,應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古廟、古碑、古橋、古井、古茶具及其它實物進行普查,對可移動,不可移動的文物進行登記造冊,做出文物標簽以免再度破壞;把古鎮、文物古跡的保護寫入村規民約,向群眾宣傳保護這些文物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邀請有關專家,關心倚邦古鎮建設的學者,進行認真的考察論證後,請有資質的鄉村規劃設計院,做好古鎮保護建設規劃,對在古鎮的核心區建鋼混結構的房屋,政府要嚴格審批,少量與古鎮傳統風貌不相協調的建築應對其進行整治,力求恢復古鎮的原貌;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做好古村古鎮、歷史遺跡、民風民俗、歷史典故、自然保護、沿途物產、旅游信息等文化收集整理工作,積極努力把倚邦古鎮申報為全國“名村名鎮”乃至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倚邦古鎮的保護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時序、有步驟地來進行。但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做出規劃,尋求合作,重振倚邦古鎮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