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金牛跑四方 古鎮譽千年

金牛跑四方 古鎮譽千年

日期:2016/12/14 10:10:37      編輯:古建築保護

金牛跑四方  古鎮譽千年

    金牛鎮,位於大冶西南邊陲,扼守大冶西大門,總面積158.5平方公裡。金牛東連靈鄉,南與鹹寧市的高鋪、劉鋪、擔山、雙溪接壤,西與武漢市的江夏區以邬家橋為界,北接鄂州。
    金牛鎮是一座千年古鎮,原屬鄂城縣(今鄂州市),1955年劃屬大冶縣。
    宋初《太平御覽》、《地輿志》記金牛名稱由來:“金牛鎮旁有金牛堆,高九十丈”。並雲:“有金牛數十,出於堆石,遺跡見存”。宋太宗時就有了金牛鎮,鎮名源於金牛崗(石堆)。

    民間關於金牛地名的由來流傳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在晉朝時候,有個很有名氣的道士許遜,某日和東方朔在黃石瑤山賭錢,被江中一條妖蛟化成的牯牛壞了興致,遂揮劍刺之,誰料妖蛟逃至大冶縣城北面20公裡的金橋山上藏匿。
    疲於奔命的牯牛跑得口干舌燥,饑腸辘辘,於是便喝了金橋下面的水。這水是大冶地下金礦流出的金水,含金量很高,於是妖蛟慢慢變成了一頭金牛。後往西繼續逃竄,來到了虬川河,本想下水另建水宮,誰知虬川河底有條小龍占據,變成金牛的妖蛟不是小龍的對手,又恐許遜的緊追不捨,於是慌不擇路,躲進了村旁的深井裡,人稱金牛井。虬川河邊有許多靈芝草,金牛每年都要出來吃幾回,久而久之,這事兒被河邊的居民流傳開來,這塊地方便被叫成了金牛。
    金牛鎮憑借“五縣通衢”的優越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商貿繁榮,素有“小漢口”之稱。
    隋唐時,金牛就有了集市貿易。歷經歲月的演變,金牛人行商的足跡踏遍全國各地。近現代,湖北的武漢、薪春、浠水、英山、羅田、陽新、鹹寧,安徽的安慶、霍山、河南的歸德,江西的九江、修水、武寧等城市均有金牛行會“金牛幫”。
    清光緒初年,街市長1公裡,商戶400余家,為本境靈馬賢符4鄉的中心市場,乃為武昌、鹹寧、通山、陽新、大冶等五縣的物資集散地,亦為江西西部和湖南東部的貨物轉運港。1937年,金牛鎮有商戶586家,經營行業包括雜貨、百貨、布疋、瓷鐵、山貨、土紙、糧油、屠宰、魚行及旅館等。
    此外,金牛的小特產也美譽一方,“金牛菜刀”、“金牛麻花”、“金牛千張”等一批名優小商品、小食品,憑借其過硬的質量和可口的美味,行銷市場千百年而盛譽不衰,飛入尋常百姓家。
   (編輯:李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