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香山申遺工作能更好地保護整合香山歷史文化與自然遺產
日期:2016/12/15 8:16:12   編輯:古建築保護香山獨特的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極為豐富
香山是北京西山風景名勝之一,位於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脈東麓。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在此始建香山寺(初名永安寺),清康熙年間建香山行宮,乾隆十年(1745年)擴建改名為靜宜園。解放後辟為香山公園(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占地160公頃,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園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園。香山公園歷史悠久,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在此營建離宮別院,為各朝皇家游幸駐跸之所。
香山公園有名勝古跡數十處,有各類樹木26萬余株,一、二級古樹名木5800余株,約占北京城區的四分之一。公園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鳥啼蟲鳴,松鼠嬉於溝壑林間。園內巒岫爭奇,層林郁茂,四季風景,特色各異。園中春日繁花似錦,更是桃花著名觀賞地;夏時涼爽宜人;霜秋季節,10萬株遍山黃栌,葉紅似火,絢麗無比,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香山紅葉;冬來則銀裝素裹,分外妖娆,為京城賞雪佳地之一。主要名勝有雙清別墅、阆風亭、森玉笏、琉璃塔、見心齋、玉華山莊、昭廟、香爐峰等。
主峰香爐峰,海拔575米,形勢險峻,俗稱“鬼見愁”。 由於這主峰形似香鼎,陽光照耀,雲蒸霞蔚,宛如香煙蒸騰。此為“香山”命名緣由之一。建於乾隆帝“九九”登高“重陽亭”遺址上的“重陽閣”是眺望京城的絕佳之處。
森玉笏,是自然形成之絕壁,極像古代官員上朝時的朝笏,壁上有乾隆皇帝的題字和近代著名慈善教育家熊希齡的題詩,能夠演繹出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和文化熏陶。
聽法松,則是因一棵古松,其主干、枝杈傾斜趨向古廟,似僧人聚精會神地聽法、誦經而得名,這不能不使人贊歎景物造影與審美聯想的絕妙結合。
雙清別墅,原是乾隆御題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棲雲樓”(亦稱松塢雲莊)舊址,乾隆帝在石壁上書刻“雙清”二字,至今清晰可見。“雙清”之得名,緣因此處有兩股距離不遠而又清涼剔透的泉水。1920年,曾任北洋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在靜宜園創辦香山慈幼院,將此地建為私人別墅,改名雙清別墅。
玉皇頂,因位於許木蘭陀山麓的玉皇廟而得名。明朝天啟元年(1621)建玉皇閣,清道光三十年(1850)建呂祖殿,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修,改稱靜福寺。寺院山門外北側有金泉洞,其洞頂有一孔洞,洞內觀天,為玉皇頂一奇。其洞底之泉眼,冬夏不枯,泉水清涼甘甜,常年吸引著慕名前來打水的游人。
香山植物園櫻桃溝入口處的千年寺廟 “臥佛寺”,與櫻桃溝內高大修長的活化石水杉樹林交相呼應。寺內的鐘聲和《水杉歌》的意境可謂異曲同工,都傳遞著久遠的音符和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
香山景區是著名皇家園林(三山五園)旅游景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歷史記載該地區在唐朝已建有寺廟。現仍存留多處完整的元、明、清、民國時期特色鮮明的建築物,是近現代重大歷史人文活動舞台及名人墓地聚集地。
中國慈善之父熊希齡1920年在香山創辦的香山慈幼院,是我國慈善教育的源頭,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慈善事業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而我國在20世紀20年代就創辦了馳名中外的香山慈幼院,連同整治好的熊希齡墓園,可作為我國慈善教育基地,吸引國內外游客。
熊希齡原居住的雙清別墅是毛澤東主席指揮渡江戰役和籌建新中國的總指揮部,香山慈幼院的3000余間校捨均為中共中央機關所用,成為進京前夕的“西柏坡”,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光輝一頁。雙清別墅現在已作為北京市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香山碧雲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停靈四年和衣冠冢所在地。李大钊烈士陵園(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香山,被命名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香山南路的團城演武廳(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香山南麓,是北京僅存的一組別具特色的城池式武備建築。是清政府特殊部隊的演武之地和乾隆皇帝閱兵的場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旭華之閣及松堂是清政府平定邊疆大小金川叛亂及緩和民族矛盾的歷史遺存見證。
近現代中國許多歷史和文化重要人物如梁啟超、佟麟閣、梅蘭芳、馬連良、劉半農、劉天華、孫傳芳、吳佩孚等墓地也在香山。近期又在香山碧雲寺以北的玉皇頂發現孫中山先生當年的參軍、辛亥革命烈士祁耿寰墓。
香山“黃葉村”是臥佛寺、櫻桃溝、北溝村等一帶的泛稱。這裡寺觀林立,泉水淙淙,春來鳥語花香,秋季黃葉鋪地,曾被認為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家曹雪芹晚年生活、著書之地。 《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是游人跟隨這位文學奇才的偉大足跡,了解、研究、欣賞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夢幻之所。
目前,在香山地區數平方公裡的核心地域中,現存文物古跡40余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而香山的歷史文化資源還遠未得到深層的挖掘和保護。風景獨好的香山,各朝代、各時期的文物高度密集,在全國實屬罕見。
文化遺產涉及人們的情感記憶、精神感悟、歷史認知、觀念認同、民族習慣。它不僅體現著國家和民族的品格,也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是推動社會和諧平安的一支重要力量。
香山歷史文化遺產亟待保護整合
當前,香山的歷史文化遺產被人為毀壞的現象嚴重,若不及時加以保護,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蕩然無存。
(一)香山公園周邊環境亟待整治。香山位於城鄉結合部,該地區老舊平房較多,隨著居民、商戶不斷遷入,公園門前買賣街、煤廠街兩側秩序混亂,東門外北朝房遺址現部分被公聯安達公司占用為停車場,六部朝房遺址被50戶居民占用,原東宮門外“松扉、蘿幄”城關及兩座牌樓遺址所在地現歸香山街道辦事處管轄。他們都是清代靜宜園門前序曲部分,急需通過科學系統的綜合整治以期恢復。同時,碧雲寺門前東北側4處臨時商棚,主要經營旅游小商品和小飯館,由新紀元經濟發展中心主管(海澱區社會辦負責),經營秩序混亂,嚴重影響碧雲寺作為海峽兩岸交流重要平台的形象。另外,公園周邊區域被社會單位及居住者不斷蠶食侵占,碧雲寺圍牆西側被村民、西山林業站私搭亂建,嚴重侵占了碧雲寺的可控區域。以上幾點問題,均屬香山公園周邊環境整治規劃范疇,香山公園雖多方呼吁,但收效甚微。
(二)香山古跡遺址遭到人為破壞。據《京華時報》2010年6月26日載,香山法海寺遺址位於香山南麓,也稱萬安山法海寺,內有清朝順治皇帝手跡石碑及大量石刻。寺內的“大震超地禅師壽藏”石碑的墓穴曾遭到破壞,石碑前的幾塊大石遭人撬壞。據記者調查是一些工人運走准備修路。遺址內一處標有文物保護單位的“晏公祠”也遭破壞,裡面的石刻被鑿壞,洞穴內還遺留著廢舊衣物、報紙、食品袋等垃圾。附近的石獅子的一只腳和繡球也不見了。此事雖然得到文物保護和公安部門的干預和制止,但疏於教育和防范,結果還是遭到嚴重破壞。
同時,據老北京網2008年4月7日登載一條消息,無梁殿附近一座山包上,發現兩座古柏和桃樹環繞的墓葬,兩墓均已被挖開。兩座高大的漢白玉龍首石碑,已倒地斷為幾截,幾乎所有的建築材料均不翼而飛,地面建築拆除很徹底,連一塊完整的石料都沒留下,附近只有兩只殘破的青石獅子,以及幾塊破碎的磚刻構件。
(三)香山慈幼院(1920年建院,1949年遷出香山,在香山辦學近30年,校捨3000多間)遺跡遺址亟待保護。北京香山慈幼院是中國20世紀20—40年代聞名於世、聲震寰宇的慈善教育機構,是6000多香慈學子的精神家園,是中國第一個將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融合,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的最為完整的教育機構,其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不可限量。《中國周刊》記者鄧艷玲2010年12月9日在該刊上發了一篇題為《追憶被遺忘的香山慈幼院》的文章,很多香慈學子看後感到十分悲痛。最近,網友拍了一組香山慈幼院遺址遺跡的照片並附文發到網上,網民們看後更是群起呼吁加快對香慈遺址遺跡進行保護。
歷史文化遺產不可再生,香山的歷史文化遺產亟待保護整合。
“申遺”是保護香山歷史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最佳選擇
北京市香山公園管理處、海澱區文化委及香山街道這幾年做了不少考察調研,出版了《紅色香山》、《香山寺廟及旗營》等書籍,做了很多基礎性工作。香山街道正在啟動地區“一帶兩街”改造規劃,香山公園亦將繼續努力融入這一規劃,積極推進周邊環境治理。
近年政府有關部門投巨資有計劃地對一些被外國入侵者燒毀的重要寺廟和園林建築進行修繕、修復保護,如臥佛寺、靜宜園(現為香山公園,其中包括涉藏古建築昭廟)、碧雲寺等。正是基於上述歷史積澱,在這一地區仍遺有蒙古、滿、回、漢、藏等達官貴族、文人學士、普通百姓生活的習俗和傳統,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存。香山地區人文及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歷史文化積澱極其深厚,是北京乃至全國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集中地,所以香山應該申請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申遺”)。
最近,北京市政府與海澱區政府對該地區的發展比較重視,香山南路改造即將完成,山後地區冷泉至香泉環島的西山隧道、知春路至香山停車場的西山觀光城市鐵路即將開工。交通環境的改善,為香山申遺奠定了良好基礎。
對香山地區的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是對該地區歷史文化遺產整體的、最好的保護形式,也是我國在歷史文化保護中總結教訓所得的經驗,是現今最新的保護理念。在這個基礎上認真做好“申遺”工作,有利於該地區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整體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將會更有力地推動海澱區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第一,香山是自然和歷史文化雙重遺產,是自然與人文和諧交融的典范。文化遺產是民族的根和魂,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國家的形象,民族的形象。申遺有利於對香山地區的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展現獨特的自然景觀,激發國民的愛國熱情,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及民族自豪感。
第二,申遺有利於提高旅游的品牌檔次,改變客源結構。世界遺產景區是國內外大型旅行社的重要客源市場,如山東泰山和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等景區就因為是世界遺產景區,國內外大型旅游社每年制定工作計劃時能穩居其中,帶動了景區和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申遺過程和申遺成功都是展示形象和宣傳促銷的良機,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以前名不見經傳,申遺之後聲名雀起,旅游業更是異軍突起。
第三,申遺有利於提高景區保護及管理水平,提升景區基礎設施檔次和旅游服務水平。峨眉山、三清山等景區以申遺統攬景區拆遷、建設、開發和旅游服務等各項工作;黃山、武夷山等景區就是通過申遺引入國際先進理念,使景區保護和管理與國際接軌,得到科學、和諧的可持續化發展。
以香山公園為核心的香山地區風景名勝繁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極具申遺潛質。應盡早啟動香山申遺籌備工作,市區相關部門和單位應成立領導小組進行具體籌劃,在領導小組之下,應成立有專門人員組成的辦公室,統籌協調該地區景區開發和遺產保護工作,並廣泛邀請專家、學者、教授,對該地區的自然和歷史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加大對該地區自然和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讓社會更廣大的公眾更深入地了解該地區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申遺范圍及考察項目;提出可行性方案,以便分步驟實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