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新發現兩處沉船遺址
日期:2016/12/14 12:11:44   編輯:古建築保護 日前,海壇海峽水下考古調查隊在平潭海域開展水下遺址普查工作,21日至今新發現兩處沉船遺址,分別是元代沉船遺址和南宋沉船遺址。
還記得大名鼎鼎的“碗礁一號”嗎?最近,平潭海域又發現兩處近千年的宋元沉船遺存,采集到碗、碟等龍泉瓷器,其中在草嶼南宋沉船遺存發現的古代建築材料,更是首次發現。
左側兩塊為草嶼南宋沉船遺存上采集到的建築材料,初步判斷為瓦片,右邊的文物為船員的生活用具
海壇海峽水下遺存最豐富
“海壇海峽水下遺址是福建乃至全國已知水下遺存分布最為密集、內涵豐富且文化面貌相對明確的水下遺存分布區,我們每年都會來普查。”區社會事業局文體處副處長、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羊澤林說。
據介紹,海壇海峽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留下了豐富的水下文化遺存。2013年,海壇海峽水下遺址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前已確認的水下文化遺存有10處,從五代一直延續到清代。采集遺物以陶瓷器為主,大部分產品為福建窯址生產,此外還有浙江龍泉窯、越窯,江西景德鎮窯等地產品。
元代沉船遺存上采集到的龍泉瓷器,部分瓷器上有龍、魚等花紋
此次普查從上月21日開始,新發現的兩個沉船遺存,“算是一般規模,像龍泉瓷器海外發掘比較多,當首次采集到的石材、鵝卵石之類的建築材料,填補了平潭沉船遺址建築材料類型的空白。”羊澤林說。
娘宮海域沉船上發現的越窯
這次調查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合作開展。一個不好的消息是,在年代最久的娘宮海域遺存復查時,發現有被盜撈的痕跡。
探秘:水下考古是怎麼“考”的?
昨日,記者跟隨平潭海壇海峽水下考古調查隊,前往小練島海域探測水下遺址。
聲納探測儀
根據漁民提供的線索,考古隊先用水下聲吶儀探測有沒有文物跡象,聲吶儀可以將海底的地貌情況形成三維圖像顯示在電腦上。
朱硯山正在觀看海底的地貌情況
“海域水深數十米,底質有沙子、稀泥和礁石,之前漁民有給我們提供線索,這些都是驗證線索的過程。”考古隊的朱硯山說。
羊澤林介紹,五六月是福建開展水下工作最理想的一個季節,溫度和風浪比較適宜,接下來受台風等天氣影響,水量和海況相對不理想。
在判斷出大概區域方位後,如果適宜下水,考古隊員會根據浮標尋找水下目標。記者探訪的時候,海上風浪較大,無法等到“平潮”。
紅色浮標標記要探測的水域
“我們在平潭海域10多年才找到10多處水下遺址,雖有設備輔助,但考察水下遺址有時候真如‘大海撈針’,擦肩而過也不知道。”羊澤林說。
羊澤林2005年開始參與平潭“碗礁一號”發掘。“我算是平潭水下考古從無到有,到形成常態化的見證者,這些年平潭發現的這些沉船遺址,為海上貿易及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