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骨骸腰纏“皮帶”
日期:2016/12/14 12:23:26   編輯:古建築保護 2000年前的“刀把形”墓葬裡藏著什麼“寶貝”?峽江地區罕見的唐墓又有哪些葬俗?日前,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在位於豐都縣名山街道農花村的赤溪遺址群的考古發掘中取得重要收獲。
該遺址群作為2014年度三峽水庫消落區考古發掘項目,由赤溪遺址、赤溪墓群和溪嘴墓群組成,發掘面積近2000平方米,共發現漢至六朝、唐、宋等時期各類遺跡共52座,出土遺存約200余件(套)。11月4日,本報記者獨家前往打探考古發掘成果,為您揭開了先民遺留的神秘“面紗”。
“刀把形”墓葬中
驚現2000多顆五彩串珠
在本次赤溪遺址考古發掘過程中,考古隊員發現了8座“刀把形”墓葬,其埋葬方向分別按順江、垂江的方式分布開來。
“這些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刀把形"恰好是東漢至六朝時期的墓葬徽征。”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隊員、赤溪遺址群考古現場負責人牛英彬介紹,這些發現對於研究東漢至六朝時期喪葬習俗、家族墓地的營建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翡翠綠、瑪瑙紅、香蕉黃……記者在保管出土器物的庫房內看到,五彩斑斓的串珠密密麻麻地鋪散開來。其中,最小的如米粒大小,其穿孔如針眼一般;最大的直徑也不過1厘米。本次共發現2000多顆大大小小的串珠,全部出土自一座六朝時期的墓葬。據推測,串珠大多為琉璃質地,紅色的有可能是瑪瑙,白色、綠色則有玉的成分。
牛英彬說,考古隊員進入墓室探察時,發現墓室干淨且空曠,由此推測這裡曾有盜墓者“光臨”。而2000多顆串珠是在墓室角落的地下稀泥中發掘的,“它們應該是附在墓主人身體上的裝飾品,並隨之下葬地下深處,才逃過一劫。”
為什麼一間墓室內會有如此眾多的串珠?專家推斷,一方面說明墓主人的家庭背景相當殷實,隨葬品彰顯華貴之氣;另一方面串珠在當時可能也是流行之物,其五彩的顏色有“五行”之意,可能為當時人們把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