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重慶江津區發現豪華雙室墓

重慶江津區發現豪華雙室墓

日期:2016/12/14 12:18:58      編輯:古建築保護

市民圍觀

考古工作人員對古墓進行測繪

    昨日,經過半個多月的考古發掘,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對外宣布:7月16日在江津區白沙中學新校區拆建區域內發現的古墓,初步判斷為南宋時期雙室石墓,距今已有700多年。 

    占地約400平方米

    江津區白沙鎮東山村村民陳源坤說,7月16日,他和工友正在白沙中學新校區規劃建設區域內進行拆建施工,當天上午11點左右,被掩蓋在田土之下的古墓因施工而重見天日。工地現場負責人立即向當地派出所報案,隨後,文物管理單位工作人員趕赴現場。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考古工作人員正在墓區內進行測繪。古墓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工作人員牛英彬介紹,古墓是由石塊壘砌而成的長方形雙室墓,封土殘高約2.5米,墓室通長8.5米、寬7.5米、高3米,由墓道、擋牆、墓門、墓室以及棺床、壁龛等組成。 
    “整體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初步判斷為南宋古墓。”牛英彬表示,目前還無法判定古墓的具體年份,但通過發掘出的黑釉瓷盞等器物可判斷其距今有700多年。出於保護目的,墓頂已被掀開移走,墓室內尚未發現人體骸骨。 

    歷史上曾多次被盜

    “古墓規模較大、墓室結構復雜、雕刻精美,在重慶地區已發現的宋墓中並不多見。”牛英彬介紹,兩個墓室之間有門道相通,並保存有大量精美石刻,包括武士、仙人、童子、瑞獸、花草及仿木結構建築等圖案,部分石刻上還殘存有紅黑兩色顏料。 

    而從墓葬規模、工藝技術角度來看,這座古墓在修建過程中應該耗費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墓主可能具有較高的身份等級和社會地位。牛英彬表示,這一古墓的發現對於研究重慶地區宋墓的形制特點、空間裝飾特征和葬俗葬制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研究宋代雕刻藝術、石質建築技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據悉,由於這座古墓歷史上曾多次被盜,因此在對古墓雕刻完成繪圖、拓片後,文物部門將對其進行整體搬遷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