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將申報世遺

“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將申報世遺

日期:2016/12/14 10:11:20      編輯:古建築保護
    歷時兩天的第七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無錫論壇,4月11日順利閉幕。來自北京、杭州、敦煌、麗江等世界遺產地的代表,以及相關院校、科研機構的學者,結合各自遺產的特點和實踐經驗做了專題報告。這些成功案例,為無錫的文保提供了寶貴經驗。

    “免費西湖是財富西湖”

    無錫是吳文化、近代民族工商業和當代鄉鎮企業的發祥地,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豐厚。據統計,目前無錫全市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5處、省級文保單位83處、市級文保單位318處,市級文控單位185處、工業遺產34處、鄉土建築18處,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又新發現文物點1707處。風景秀美、底蘊深厚的無錫,能否無條件地敞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對於旅游景點該不該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問題,來自杭州的代表,杭州市委副秘書長、杭州市園林文物局黨委書記王水法介紹了免費西湖的例子。

    2001年,西湖綜合整治尚未啟動時,年游客總量是259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約249億元。2002年,環湖整治後,沿湖公園綠地免費對外開放,年游客總量逐年遞增。2010年年游客總量達到了658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025.7億元。“少了千萬元的門票收入,卻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延長了他們的逗留時間,餐飲、旅館、零售行業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最終給杭州帶來更多的綜合收益。”王水法表示,免費西湖其實是財富西湖。西湖本身就是公共資源,將這一資源公開化,才真正實現了它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使其價值得到體現。“這也是西湖在保護管理與開發利用間尋求到的平衡點”。

    “古城保護要依循守舊,護古維新”

    近年來,無錫全面啟動並實施了“一河”、“兩址”、“三城”、“四館”、“五大歷史街區”、“八大博覽園”、“十大古鎮(村落)”等一系列重大遺產保護修復工程。如何能讓歷史街區、古鎮古村等活態的群體性文化遺產保持可持續發展?麗江古城管理局局長和仕勇介紹的麗江古城保護與發展模式,是無錫很好的借鑒。

    麗江古城是以完整的“常民生態空間形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它不同於歷史遺跡、博物館等單一或封閉式文化遺產。至今,麗江古城內仍有六千多戶居民生活其間。和局長表示,與其他城市一樣,麗江古城也在時刻經受著現代文明和強勢文化的沖擊。怎樣才能有效地保護這些非常脆弱的“活”遺產?“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和仕勇提出,為了不間斷地為遺產地居民提供支持,加強與遺產地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使古城內的傳統民居得以妥善維護,麗江與美國全球遺產基金會合作,自2003年起,雙方共同出資,分期分批對古城內的傳統民居進行補助修繕。至今,他們共完成了299戶傳統民居、236個院落“修舊如舊”的恢復性修繕工作,“這樣一來,當地的民居建築得以完好保存,同時還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古城原住民的生活質量”。

    無錫正式啟動“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申遺

    從2006年至今,無錫論壇每年都會確定一個具有前瞻性的重大課題,並通過《無錫建議》。辦論壇已成為無錫學習各地經驗、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水平的推進器。4月11日,論壇閉幕式上通過了《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無錫倡議》。“倡議”肯定了中國在識別、保護和傳承世界文化遺產的積極成效,指出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正面臨的帶有國際性的普遍壓力和嚴峻挑戰。

    論壇上,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表示,無錫將按照《世界遺產公約》的標准要求,借鑒世界遺產地的先進做法經驗,積極推進中國大運河(無錫段)聯合申遺,正式啟動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的申遺,努力實現全市文化遺產保護從點、線到面的系統提升和向世界文化遺產的跨越發展。

    據悉,此前大運河無錫段的申遺只是一個先期的練兵,這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的申遺,則代表著無錫已經開始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征程。這位負責人強調,這次提出的“惠山祠堂群”並非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惠山古鎮及其祠堂,而是一個太湖、運河兩水所夾中的“大惠山”概念。據悉,此次無錫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觀的申遺工作,已得到了相關專家的認可,它與揚州瘦西湖最終競爭到了江蘇省僅有的兩個推薦申遺名額。(記者張月 實習生鄧渌玮)

    鏈接

    無錫惠山祠堂群

    早在2003年7月,無錫就已啟動惠山祠堂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首先要先向江蘇省申報,再由江蘇省向國家文物局申報,經過國家文物局審核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並報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最終由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的專家審定後命名。

    祠堂及其宗祠譜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無錫惠山古代祠堂群以南朝惠山古寺(公元5世紀)、唐代天下第二泉(公元8世紀)為核心。沿古運河惠山浜、橫街、直街市井,連續發育分布形成118處古代祠堂和部分遺址,與江南山水、名泉勝地組合成了吳中地域特色濃厚的古代祠堂群落。

    惠山祠堂群屬於錫惠景區的一部分,長約1800米,寬約800米,其祠堂數量多、分布密集,類型齊全,為國內外所罕見,符合世界文化遺產所規定的唯一性條件。此外,惠山祠堂群保存著1200多年以來祠堂文化發展的印記。自唐代的華孝子祠至1949年在建中的秦周氏貞節祠止,118所祠堂中保存較為完好的有60余座。與無錫地區的經濟、文化密切相關,這也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原生性條件。

    在惠山祠堂群中,包括江南最早的皇帝封賜祠堂、建築規格最高的祠堂、陳列先賢最多的祠堂、祠堂園林最大的祠堂和抗金名將李府祠堂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