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新疆考古發現60余個穿孔頭骨

新疆考古發現60余個穿孔頭骨

日期:2016/12/14 12:18:42      編輯:古建築保護

穿孔頭骨

    中央民族大學一篇《新疆考古發現的頭骨穿孔現象》研究論文顯示,截至2012年,新疆26處墓葬群出土的穿孔頭骨數量已超過68個,是全國出土穿孔頭骨最多的地區,穿孔頭骨出土年代以距今2800年至2200年間的數量居多,屬於春秋戰國時期。

    據了解,早在上世紀80年代前,考古人員就在鄯善縣七格曼、昭蘇夏台、烏魯木齊南山礦區阿拉溝等地墓地相繼發現了穿孔頭骨,但是因為發現的數量少,可供研究的材料也很少,沒有引起考古人員的重視。

    1986年至1989年,考古人員在和靜縣距今3000年前的察吾乎溝口墓葬群發掘時,在一號墓地和四號墓地發現了16個有穿孔的頭骨,“第一次發現這麼多穿孔頭骨集中在一個墓葬群”,當時的察吾乎溝口墓葬群發掘領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呂恩國回憶說,這次發現引起學術界關注。

    此後,新疆考古人員又陸續在一些墓葬中發現了多具穿孔頭骨。其中,在洋海古墓的發掘中,發現了13具穿孔頭骨。

    考古人員發現,這些穿孔頭骨上都有外傷痕跡,頭骨上的孔洞也有多有少,有的頭骨上僅有一個孔洞,有的頭骨上竟然有7個孔洞,孔洞很小,僅有0.6至1.5平方厘米,形狀呈圓形、橢圓形、方形、三角形和長方形。

    “這種頭骨穿孔現象在南西伯利亞,中亞、日本、韓國等都有發現,年代久遠的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近則在現在的原始民族中也可以找到遺俗,只是各國或地區發現的頭骨穿孔的情形不同而已。”呂恩國說。

    國內考古資料顯示,頭骨穿孔現象在我國的廣西、青海、甘肅、內蒙古、陝西、河南等地也有發現,總數達23例以上。

    針對新疆出土的頭骨穿孔現象,目前,學術界觀點不一。

    呂恩國認為,距今2800年至2200年間,正是新疆薩滿教盛行的時代,結合洋海古墓出土的大麻等可以用來麻醉的植物來看,2000多年前的薩滿巫師已經能熟練地運用開顱術解除患者痛苦,“巫師實施頭骨穿孔手術,就是為把受傷者顱腔內的淤血釋放,讓他們盡快蘇醒過來”,但他同時分析認為,這種穿顱術可能帶有很大的巫術成分,“原始人認為頭腦有病的,是因為頭腦有鬼在作祟,所以,實施穿顱術是為了驅鬼外出”。

    不過,新疆師范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劉學堂長期研究後認為,巫醫治病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治療疾病,頭骨上打一個小孔就夠了,但是,新疆出土的部分穿孔頭骨上的孔洞不止一個。”他說,從這些頭骨上的人工穿孔和創傷痕跡共存的情況來看,這些頭骨有可能是部落戰爭中陣亡者的頭骨,部落人從陣亡者的頭上取下骨片,可能是出於對陣亡者的頭骨崇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