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素有“鳳凰城”之稱——聊城

素有“鳳凰城”之稱——聊城

日期:2016/12/14 10:03:59      編輯:古建築保護

    聊城位於魯西平原,古運河畔,是座歷史悠久的重鎮,因位於古聊河西岸而得名。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狀若鳳凰,故素有“鳳凰城”之稱。它位於山東西部,古運河畔,明清時期為東昌府,現為聊城市委市府所在地,是魯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聊城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魯西平原上。

    唐朝,州郡之上增設道,始分全國為10道,至733年(開元二十一年)改為15道。是時,聊城、高唐屬河北道博州博平郡,臨清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莘縣、冠縣屬河北道魏州魏郡,陽谷、東阿初屬河南道濟州濟陽郡,後屬郓州東平郡,茌平屬河南道郓州東平郡。元代,全國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下設路、州、縣。是時,聊城、茌平、莘縣屬東昌路總管府;冠縣初屬東昌路,後為冠州;高唐初屬東昌路,後為高唐州;臨清屬濮州,陽谷、東阿屬東平路。上屬8縣均隸山東省。明代,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廢路存府、州,全國分統於15個布政司,亦稱15個省。是時,聊城、臨清、茌平、高唐、莘縣、冠縣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陽谷、東阿屬山東布政司兖州府東平州。清代通稱為省,全國初為18個行省,後增至22個行省,省下為府、縣兩級。是時,境內今屬8個縣市均隸山東省。聊城、茌平、高唐(一度為直隸州)、莘縣、冠縣、屬東昌府,東阿初屬兖州府東平州、後屬泰安府,陽谷屬兖州府,臨清初屬東昌府、後為直隸州。

    全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此次確定申報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堂邑文廟、堠堌冢、鳌頭矶、武訓墓及祠堂、坡裡教堂等16處文物點,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聊城古城牆遺址、老監獄、老糧庫、聊城劇院、吳樓漢墓群、劉鄧大軍渡黃河指揮部舊址、張自忠故居等36處文物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