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即墨古城主要古建築位置考略

即墨古城主要古建築位置考略

日期:2016/12/14 19:02:09      編輯:古建築保護
據清同治《即墨縣志》記載:即墨境內有廟、寺、祠、庵、壇等各種古建築98處(不包括鳌山衛、雄崖所及浮山所)。其中,在即墨古城區的古建築除城池、樓閣、牌坊、橋梁、民居外,有縣署、聖廟、學署、崂山書院、考院、參將署、守備署及廟、寺、祠、庵、壇等42處。即墨境內有各種牌坊108座。其中在即墨古城區有牌坊48座,至同治年間尚存38座。至清末民初,仍存約31座。事過境遷,現在,這些古建築絕大部分已經蕩然無存了。

多年來,筆者對這些古建築(遺址)進行了考證,又采用GPS衛星定位裝置,以十字街中心(現古縣署門南、中山街與立法街的交叉點)為基點,對即墨古城主要古建築物遺址的位置進行測繪。記述如下,以作史存,以飨讀者。

一、三門、四閣

東門,位於十字街中心東318米處的中山街上(現南順城街1號東側);西門,位於十字街中心西290米處的中山街上(現西順城街南端西側);南門,位於十字街中心南235米的立法街上(現南順城街西端南側);北城牆,位於十字街中心北257米處(現真武巷北端)的東西方向。

東閣(魁星閣),位於東門東280米處的東閣街上(現開發區第三小學校門東側);西閣(觀音閣),位於西門西233米處中山街上(現即墨劇院西側);南閣(火神閣),位於南門南308米處的南關街上(現南關南街口南側);北閣(三官閣),位於北閣街南路口(西門西66米處)以北360米處的北閣街上(現北閣街117號處)。

二、古城內的主要古建築

1、十字街中心以東:道德街(原神路街),位於十字街中心東224米處的中山街南側,南北長147米;萬壽宮(明朝為興國寺),位於道德街南端東側,南臨現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操場;文昌閣,位於東南角的城牆上(現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操場東南角);聖廟,位於道德街對面的中山街北側;城隍廟,東鄰聖廟;崂山書院,東鄰城隍廟;學署,地臨聖廟,飛虹池,南臨學署;平等街(原育賢街),位於十字街中心東162米處的中山街北側,南北長105米;女卍字會會址(現存),位於平等街南端西側;男卍字會會址(現存),位於女卍字會會址105處的平等街北端;春秋閣,位於男卍字會住址西36米處(現天主教堂);鴨綠池,北依春秋閣。

東門至十字街中心的牌坊依次是:德配天地坊(位於文廟大門東側)、道冠古今坊(位於文廟大門西側)、四世一品坊(位於學署大門西側)、亞魁坊、繡衣坊、恩寵賢臣坊、保釐兩省坊、綸褒坊、世恩坊、都憲坊(位於十字街中心東側)。另外,文廟聖門為一石坊,上書“垂憲萬世坊”四字,其對面的道德街北端是斯文正路坊,道德街的南端是萬裡雲衢坊。

2、十字街中心以西:黃貞麟故居(現存),位於十字街中心西65米處街南的葆光堂胡同,胡同深47米;列女祠,位於十字街中心西141米處街南的新生街南段、與禮儀街交叉的西南側;古剎庵,北臨列女祠。過街樓,位於十字街中心西67米處街北的過街樓胡同南端,胡同深75米;黃嘉善故居(現存),位於十字街中心西96米處街北的青宮太保胡同,胡同深99米;五福巷(現存),位於十字街中心西123米處的街北,巷深115米;關帝廟,位於五福巷北端的後汀街南側;藍公祠,位於十字街中心西174米處街北的新建街與後汀街交叉處的北側(中山街北113米處); 准提庵,位於藍公祠北約40米處的後庵街北側(現後汀街200號處),北臨北城牆。湯公祠,位於西門裡中山街北,其東為守備暑。

十字街中心至西門的牌坊依次是:少司寇坊(位於十字街中心西側)、御史中丞坊、開天恩寵坊、總督三邊坊(葆光堂胡同西約20米處)、恩榮坊(位於新生街路口西側)、扶植猶子坊。另外,在新建街有藍公祠坊(離中山街14米處)。

3、十字街中心以南:參將府,清康熙年間(1622-1723)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被德國神甫陶加祿購置,建天主教堂(耶酥君王堂),位於考院街北側、立法街東側;修女院,位於天主教堂對面;周家大門,位於行政街西段(離立法街93米)南側。

十字街中心至南門的牌坊依次是:京尹坊、貞節坊、太保坊(位於行政街路口北側)。

4、十字街中心以北:縣署(現存),大門位於十字街中心北50米處,縣署占地東西寬120米,南北長148米;土地祠,位於縣署大門東側;李公祠,位於縣署大院外東南角;馬神廟,位於縣署大院內;真武廟,位於縣署北牆中心以北的北城牆下,東西寬25米,南北長41米;呂祖廟,位於真武廟南。

三、古城外的主要古建築:

1、東門外:戲樓,位於東閣東;關帝廟,位於東閣西偏北側,院內南部設有八蠟廟和昭忠祠;勾芒壇和先農壇,位於東閣東;劉若拙墓(現存),位於東閣北255米處;高真宮,南臨劉若拙墓。

東閣至東門的牌坊依次是:貞節坊、綸恩坊、憲台坊、進士坊。

2、西門外:勝利街(原郭集街),位於西門西58米處的中山街南側,南北長158米。郭集崖(現存),位於勝利街南端,南依墨水河;小壩(現存),東連大壩,西連郭集崖南側;李毓昌故居,位於勝利街北段東側;新聞巷,位於西門西162米處的中山街南側;共濟街,位於西閣西24米處的中山街兩側,南段長143米,北段長116米;共濟門,位於共濟街南端;共濟橋,位於共濟門南側;長老會教堂(現存),位於共濟橋南端50米處(信義街北端);大同街,位於西閣西124米處;馬神廟街,位於大同街與中山街交叉點北約50米處的大同街西側;財神廟和另一處馬神廟,位於馬神廟街西段(離大同街約120米處);七神廟,位於北閣街西側,北臨北閣;二郎廟位於北閣北149米處(現錨鏈廠門前);文福巷(現存),位於西門西115米處的中山街北側;關帝廟,位於西閣西21米處的中山街北側; 府君廟,位於關帝廟西;孤魂堂、北斗庵,位於北關村北側。

北閣街上自南向北的牌坊依次是:經筵學士坊(位於北閣東街南)、貞節坊(位於北閣東街西路口)、貞節總坊(位於北閣街北路口)。另外,在貞節總坊以北的周如砥墓前立有大司成坊。

3、南門外:南門外東側有娘娘廟和風雨雷電山川壇;火神廟,位於南閣上;魯班廟,東臨南閣;演武場,位於魯班廟西南,與魯班廟相連,西、南臨墨水河;蠶姑寺(清末內設蠶桑會),位於南閣南140米處的南關街東側(現南關村委南);淮涉寺,位於南閣南約518米、再轉西約80米處(現塔元村西);石塔,立於淮涉寺南偏東約30米處;風師傅墳,位於南閣南318米(南關街與文化路的交叉點)、再轉西357米 (文化路與磨市街交叉點)的東北側(現即墨一中的東北角不遠處);基督教即墨公會(信義會)會址,位於文化路北約226米處的磨市街西側(西臨花園村);另一處關帝廟位於基督教即墨公會(信義會)會址東的磨市街東側;1927~1932年間的私立萃英初級中學位於磨市街東側、基督教即墨教會(信義會)會址東北側(現存);信義中學的東北角位於南關街與文化路的交叉點西380米處的文化路南側(現即墨一中)。磨市街上(基督教堂南)有張學劉英锺節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