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重慶三峽庫區發現大量大溪文化遺存

重慶三峽庫區發現大量大溪文化遺存

日期:2016/12/14 12:23:53      編輯:古建築保護
    重慶三峽庫區巫山縣大水田遺址考古發掘近日取得重要收獲,兩百余座墓葬出土文物1700余件,其中大量大溪文化遺存的發現尤為珍貴。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鄒後曦介紹,大水田遺址考古發掘面積共計1300平方米,發現大溪文化、商周、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早期、六朝、唐宋遺跡470余處,其中墓葬258座、灰坑211座、房址1座、溝3條,出土陶、石、玉、瓷、銅、鐵、骨質器物小件1700余件(套)。 
    本次考古發掘工作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大量大溪文化遺存,墓葬數量眾多且具有一定埋葬規律的大溪文化墓地的發現,為研究大溪文化的聚落形態、人口規模、喪葬制度、社會分層、文化工藝水平等重要問題提供了新的線索。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將對此次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獲進行整理,並進一步研討其對大溪文化的重要意義。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白九江說,本次考古發掘還有其他收獲:三星堆文化晚期墓葬、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早期土坑墓、六朝墓葬、宋代墓葬借六朝石室墓埋葬這四項發現均為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據了解,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大溪文化遺址,屬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的時期,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位於三峽庫區巫山縣境內的遺址,是中國大溪文化最早的發現地,也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

    與大溪遺址出土文物具有相同特征的文化遺存分布在長江中、上游一帶,東起鄂中南、西至川東,南抵洞庭湖北岸,北達漢水中游。考古學家將這些具有相同特征的有別於其他文化特征的考古學文化命名為大溪文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