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永安鄉沙堡村看到,村子裡一座古式建築牆體已雜草叢生、青苔叢叢,磚瓦有些松動,急需采取措施進行維修,加以保護。
沙堡村位於松桃苗族自治縣永安鄉西南部,距離永安鄉政府駐地約10公裡,是土家、侗、漢等少數民族雜居的村寨,自然景觀獨特。該村一座宗族祠堂位於村子東部,總面積達800平方米。祠堂外部為青磚石灰漿砌結構,為“三圍”撮箕幾何形狀布局,內部為木柱結構,由20根木柱支撐,在正堂中央靠牆設有祭祀神台,頂部以青瓦蓋頂,在左右側磚牆頂端鑲有“五瓣”彩畫,每座側牆頂部都樹立兩座“金字”小塔,整座建築物看起來結構獨特,造型別致。
據沙堡村支書喻新明介紹,古式建築為該村喻氏宗族祠堂,據喻氏家譜記載來看,古祠堂修建於明朝穆宗朱載垕隆慶年間(公元1567年-1572年),距今約有450多年歷史。解放初,賀龍將軍曾率部隊路過此地扎營於堂中,被當地村民視為“紅色遺址”。前不久,《擴紅貴州》攝制組人員經過此地,專門對其進行過報道。隨著歲月流逝,古祠堂已不再被後人崇尊,成了廢墟一座。
作為宗族祭祀神壇,雖是喻氏宗族祠堂,卻續載著數百個春秋的歷史記憶。歷經風吹雨淋日曬,古祠好似一個民族的延續,更是一方文化遺產稀世罕物,顯得十分的珍貴獨特。作為地方多重意義的寶貴文物遺址,眼看將淪為廢墟,或將不復存在,令人心裡無比痛惜。在此,筆者借貴報呼吁一下,盼望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對其進行維修,並加以保護。
松桃自治縣林業局 胡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