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通海發現新青銅時代遺址
日期:2016/12/14 12:17:35   編輯:古建築保護層層疊疊的螺蛳殼堆積起來高達10米
出土銅礦石
出土網墜
從雲南省文物考古所獲悉,玉溪市通海縣楊廣鎮興義村今年7月在擴建小學時無意間發現了一處文化遺存,通過文物部門勘查確定為貝丘遺址。從9月開始進行發掘,目前已出土許多青銅時代滇文化遺存。目前,考古仍在繼續,考古人員希望發現更早期的遺存。
玉溪通海偶然發現貝丘遺址
興義遺址位於玉溪市通海縣楊廣鎮興義村,地處杞麓湖沿岸一座獨立山丘的邊緣緩坡地帶,山丘周圍均為湖岸平地。遺址現大多為村莊所覆蓋。
今年7月,興義小學在擴建過程中發現人骨及陶罐等文化遺存,為遺址發現提供了重要線索。經文物部門現場勘查,初步認定興義遺址為包含有海東類型新石器時代遺存的遺址。
鑒於遺址的重要學術價值及其所面臨的破壞壓力,9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通海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興義遺址開展考古發掘工作。發掘按探方進行,目前布設10×10米探方一個。
興義遺址為貝丘遺址,包含螺蛳殼的地層堆積深達9~10米,是滇中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研究的理想樣本,但如何科學安全地完成遺址發掘也是棘手的難題。發掘項目組做了大量的前期論證准備工作,針對螺蛳殼疏松易垮塌的困難,提出了物理加固與化學加固相結合的加固方法。物理加固即采用鋼架結構及鋼網支撐探方四壁,防止垮塌。化學加固即采用水玻璃與氯化鈣滲透螺蛳殼,形成硅膠粘接加固螺蛳殼。同時,在探方上搭建防雨棚以便於加固、發掘作業。截至目前,加固方法可以確保發掘工作安全進行。
專家解釋何為貝丘遺址
那麼,什麼是貝丘遺址呢?據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主任朱忠華介紹,貝丘遺址是包含有大量螺蛳殼堆積的遺址,滇中地區的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沿岸區域均分布著一定數量的貝丘遺址。以通海海東遺址為代表的遺存,是目前滇池區域及三湖地區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對構建滇中地區的考古學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發掘工作仍在持續開展。遺址內采集到部分陶片,有的口沿處帶有附加堆紋或為花邊口沿,有的為小尖底,與通海海東貝丘遺址、通海楊山遺址出土器物相似,可以推測遺址底層尚有更早期的文化遺存存在,其具體文化面貌值得期待。
考古人員表示,興義遺址是時代跨度比較大的難得的遺址。遺址的安全加固也是難度空前,花費那麼多的精力來加固探方壁,這在以往的發掘中都是沒有的。希望探方能安全清理到底,以便發現更早期的遺存。